
9月15日中午,西贝餐饮集团发布致歉信。
西贝表示,深刻意识到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有较大差异,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10月1日前全国西贝门店会陆续完成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这则道歉信在发布后又被删除,因为道歉信中称“顾客虐我千百遍”,受到不少网友质疑。不久后,这封道歉信又被发出,区别是“虐”字加了引号。
至此,西贝与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争论结果已基本分明。
道歉信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修改,实则是品牌心态的精准折射,最初的“顾客虐我千百遍”之所以引发质疑,是因为这个赤裸的“虐”字在不加引号的情况下,隐约透露出一丝委屈与对抗情绪,将顾客的合理监督置于情感绑架的尴尬境地。加上引号后,仿佛完成了情感的软着陆。
简要回顾这场风波,之所以被网友称之为“灾难级”公关,是因为西贝老板贾国龙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不管是公布菜单、坚称100%没有预制菜、开放透明厨房,甚至宣称公开起诉等,都是违背公众认知强行洗白,试图用专业话术教育消费者,而不是倾听回应和真实关切。
也正因为这一系列操作,反而让大家看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料,如二岁的西兰花,保质期12个月的馒头……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如新华社文章所言,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餐饮从业者们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
当前,公众对食品加工过程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高涨,对“新鲜现制”的追求正在重塑餐饮业价值标准。西贝能否真正实现“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需要接受持续的市场检验。
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更换是否会推高成本?门店现做该如何平衡出餐效率与品控?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缩短保质期?这些都在考验着企业的决心。
但无论如何,此次事件都给餐饮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把消费者的体验放在首位,只有将承诺转化为每一天、每一店、每一餐的稳定呈现,才能重新赢回信任。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