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30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木版年画”社会实践团队学生在崔丽娜老师的带领下,赴河南开封开展木版年画调研活动,参观开封博物馆并专访省级非遗传承人张继中和任鹤林,深入探寻这项千年技艺的传承密码与创新之路。  

调研初期,实践团走进开封市博物馆,参观木版年画专题陈列展区,系统梳理这门传统艺术的千年传承脉络。在“宋代年画雏形”“明清年画鼎盛”“近代年画转型”等主题展区,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不同时期木版年画的题材演变、技法特征与文化功能——从宋代承载祈福纳祥寓意的门神题材,到明清描摹世俗生活的戏曲故事年画,再到近代融入时代元素的创新作品,感知其“以线立骨、套色鲜明、寓意吉祥”的独特艺术特质。

随后,实践团访谈了开封市继中朱仙镇木板年画社社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省级传承人张继中,同学们了解了木版年画从宋代兴起、明清鼎盛到近代起伏的发展历程。张继中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从业经历,生动讲述了学艺时“三年刻坏百块版方得入门”的刻苦训练往事,介绍了近年通过“年画元素融入文创产品”“非遗进校园开展体验课”等方式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路径。他向同学们展示家族传承的清代老木版与自主创新设计的“国潮年画”新作,寄语青年学子要深挖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与技艺精髓,做非遗文化的坚定传承者、生动讲述者与积极传播者。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体验了木版年画拓印工序。

实践团来到开封朱仙镇年画艺术馆,访谈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封朱仙镇年画艺术馆馆长,木板年画大师任鹤林。任鹤林结合馆内珍藏的600余块历代木版现状,深入剖析传承中“木版年画形象错版、原貌难辨”等核心难题。他向大家展示对比不同时期木版的服饰纹样、兵器造型差异,指出后世翻刻中存在的“简化细节”“张冠李戴”等问题;现场演示了传统“五色套印”中“先浅后深、由里及外”的印刷诀窍,详解如何通过“刀角力度控制”呈现线条的刚柔变化。他鼓励青年学生用专业知识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机。

在调研中,同学们既触摸到刻刀下的岁月留痕,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时代脉搏。团队将继续完善“年画青年传播计划”,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新生。  (陈心雨)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