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哈密戈壁滩上,“为人民服务”地标标语,抗住了近六十年的风沙,却没有扛住有些人几分钟的撒欢。
近日,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10月12日,哈密市委、市政府,伊州区委等部门召开研判会商会议,对网民举报的相关人员按照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询问,并指认现场;同时,还联系视频博主获取了修复前的破坏画面及资料作为证据固定。
图源:新疆日报
“为人民服务”不是普通标语,是镌刻着初心的“飞行灯塔”。上世纪60年代,空军第八航空学校教员与学员使用
然而,在这样一处充满意义的地方,有些越野爱好者竟在标语上进行漂移,留下了一个个刺眼的圆圈痕迹,有的地貌破坏极为严重,沟壑深度可达一掌。不禁让人想问:对待历史坐标,为何没有丝毫敬畏之心?
此种行为,不仅损毁了戈壁景观,更是对先辈心血的亵渎,还涉嫌违反《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份对历史的漠视,远比风沙更伤人。
幸运的是,博主“略靠谱旅社”从卫星地图看到标语伤痕后,毅然决定前往修复,在戈壁滩上搜寻了两天两夜,才找到与地标颜色匹配的黑色石块。随后,该博主与几名朋友花费一周时间,将坑洼全部填平,让标语重焕模样,值得所有人点赞。
在博主修复标语过程中,也融入了许多温暖力量——长光卫星公司主动调整拍摄计划,留23秒窗口期记录修复过程;人民空军官方账号留言致谢,空军家属分享地标故事,让更多人知其意义。
官方的快速行动,更给这份守护添加了“安全阀”。哈密多部门第一时间开会研判,找到相关人员问询、指认现场,固定证据,还计划整体修复标语、加强保护,无疑是积极且有效的。
可以说,从个人自发守护到官方系统推进,从卫星技术助力到法律亮剑,这份不约而同,藏着对“为人民服务”信念的共同认同。
目前,戈壁标语已初步修复,但更该修复的,是部分人缺失的敬畏心。毕竟,破坏行为伤的不只是生态,更是公众对精神信念的情感认同。
“为人民服务”从不是空洞口号,它在先辈付出里,在公众守护里,更在法律保障里。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