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郑周大院)为年满18岁的一桐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送别仪式。在老师、护理员和小伙伴们的祝福声中,一桐即将告别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即将踏上新的生活旅程。这场仪式既是对她成年的见证,也承载着郑周大院这个大家庭的深深牵挂与殷殷期许。  

这是成长的记录,更是一生的牵挂。“一桐,以后要常回来看看!”“记得按时吃饭,照顾好自己!”“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教室里,闫老师和小伙伴们围着一桐,轻声叮嘱。面对离别,一桐红着眼眶,老师轻轻拍拍她的肩膀,递给她一个信封——里面是一本精心制作的纪念册,贴满了合影和手写留言。翻开册子,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青春期的欢声笑语,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她在郑周大院的成长点滴。

这是成长的起点,更是责任和担当。对一桐来说,郑周大院就是她的家,这里保存着她10多年的童年记忆。2008年,刚满一周岁的一桐来到了郑周大院,期间,被送到寄养家庭生活,感受“家”的温暖,随后在多方关怀下,经过综合评估且根据其身体智力状况,她先后接受康复训练、进入特教学校学知识、学才艺……慢慢长成了漂亮可爱、性格开朗的大姑娘,她平时喜欢读书,说话非常温柔,见面主动和老师、同伴打招呼。

如今,18岁的一桐即将离开这里,虽然未来充满未知,但老师、社工已为她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帮助她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送别仪式上,闫老师为一桐及即将离开的孩子们写下了寄语:“致18岁的一桐,愿你带着勇气和爱前行。”这份祝福不仅送给一桐,也送给每年从这里走向社会的孩子们。“我们制定了定期回访、就业帮扶等措施,根据他们的兴趣、特点,教授他们学习各类技能。”对此,郑周大院适时创立了“童梦圆”艺术团,挑选合适儿童开展非洲鼓、川剧变脸、手工、绘画、体育、陶艺等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走向独立打下坚实基础。

成人礼,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18”是一个神圣且庄严的数字,它代表着成熟、责任和改变;过了18岁,他们就不再是小孩子了,而是肩负责任与希望的成年人。多年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秉持“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理念,针对成年离院孩子,制定了《移交社会福利院服务规范》、《儿童福利机构孤儿成年后安置工作规范》等制度标准,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教育帮扶等支持,使他们增强生活信心和适应能力,努力书写人生满意答卷。

(闫晓婷)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