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辉耀,艺海无涯。今以“中国文学艺术界杰出贡献艺术家”之荣,礼赞群英。此荣光凝聚丹青之魂魄,彰显笔墨之精神。
诸贤以心血铸就华章:书家笔走龙蛇,承右军之骨,继鲁公之魄;画家墨染乾坤,融八大之意,汇石涛之韵。陶瓷巨匠,抟土为器续千年窑火,釉彩生辉写时代新篇;根雕圣手,化朽木为神奇,在虬枝盘错间见天地大美。更有剪纸、漆艺、诗词等非遗传承,皆以匠心独运,开艺术新境。
其德若幽兰,其艺似飞虹。寸管含情,写就民族精魄;丹青有意,绘出时代气象。水墨交融处,可见天地之心;线条流转间,能窥造化之妙。
今授此誉,非惟彰其绝艺,更显"书画载道,笔墨传神"之真谛。愿此翰墨之光永耀,引后学继往开来,共绘中华艺术之新篇章!
——记著名书画家陈伍祥
可游可居的神往空间,正是陈伍祥先生立意于画的核心之境。正如古人所言:“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方堪画之意外妙也。”看今日陈伍祥先生的画作,便就是能令人起此心意,实乃一览潇湘妙景,为之流连忘返!而一幅好的作品,也必然是要拥有可读性;若只有表象审美,那么将永远无法打动人心。所以对陈伍祥先生来说,他所付出的绝不只是日积月累的笔墨耕耘,同时还有寄情抒怀的写意达观。以胸臆作纸,蕴潇湘气象,由此每一幅画作,皆可谓臻至心笔合一之境,既展现了内心的澄明与旷达,又将自身融入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之中。
水墨澄怀醉潇湘,人间几度好风光。落落清姿,遥遥淡影,中国人作画,从来都是讲究于意境的感染,正是“重道而不重器”。而陈伍祥先生笔下的写意画,显然就是对此真诠最好的印证。在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人心气浮躁,只为生活焦虑,又有多少人思游山水却不能及。而陈伍祥先生的画作,恰恰是回应了当代人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精神抚慰的深切渴求。毕竟唯有引人共鸣才能令人沉浸,也唯有共情自然才能蒙味自然,品高者,韵自胜焉!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3月23日 书于北京
青绿长卷镌城史 丹青巨制咏潇湘
——记著名画家陈伍祥
当今画坛,水墨艺术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激荡前行。众多画家或囿于笔墨窠臼,或迷失于形式实验。在此背景下,湖南永州——这座浸润着柳宗元文脉与潇湘烟雨的千年古城,孕育出一位以赤诚之心丈量故土变迁的画家陈伍祥。他自号“八愚轩主人”,四十年如一日深耕书画教育,更以"永州三步曲"完成传统山水的创造性转化,以恢弘长卷为永州立传,尤以《锦绣潇湘》系列巨制,奏响传统青绿山水的时代强音。
锦绣潇湘1
陈伍祥先生在《锦绣潇湘》中重铸青绿山水的灵魂基因,当十六米绢本在眼前徐徐展开,青绿交织的山水空间瞬间将观者纳入怀抱。先生以北宋"三远法"为基,重构时空维度:近景坡石嶙峋,松柏积墨成荫,营造出可驻足休憩的物理场域;中景层峦以石青石绿叠染,云气穿行山腰,形成可极目骋怀的视觉纵深;远景帆影隐现淡霭,引人神思远游。这种空间设计使观者既能"步步可观"苔点蕨草、双钩夹叶等精微细节,又能沉浸于山水环抱的整体意境。蜿蜒潇水如碧绦串联田畴村落,民居依山就势而筑。实现郭熙"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美学理想。
锦绣潇湘2
陈伍祥先生的卓绝处在于激活传统程式的现代能量。在《锦绣潇湘》中,北宋青绿的富丽堂皇转化为质朴温暖的生活诗意:青绿设色不再象征仙家气韵,而成为沃野良田的生命礼赞;山形结构突破经典范式,几何化的丘陵轮廓暗合蒙德里安构成理念;村落布局超越"散点透视"的视觉真实,以心理地图方式重构记忆中的故园。当观者游目于青绿交辉的山水间,既能感受范宽《溪山行旅图》的雄浑气魄,又可体味塞尚风景的构成智慧。这种"旧笔写新境"的创造,使千年青绿山水首次真正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容器。
锦绣潇湘3
而支撑这幅鸿篇巨制的,正是先生如潇水般澄澈温厚的品德。他自号“八愚轩主人”,一个“愚”字,道尽了他对艺术的赤诚与坚守——不慕浮华,不逐名利,甘守清寂,四十年如一日执着于书画教学与创作,只为在怀素故里守护文脉星火。这份“愚”,是匠人的专注,是师者的仁心,更是对家乡文化传承的使命情怀。画中那“可游可居”的意境,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敦厚、包容、充满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他笔下的山水有温度,因为他心中有丘壑,更有对一方水土、一方人情的无限深情与责任。陈伍祥先生其人其画,如同《锦绣潇湘》画卷本身,以其深沉的情感与高洁的品格,为喧嚣的时代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那是艺术家的赤子之心,更是游子对家园永不褪色的承诺。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欧阳建华
2025年6月28日书于北京
锦绣潇湘4
锦绣潇湘5
锦绣潇湘6
锦绣潇湘7
锦绣潇湘8
锦绣潇湘9A
锦绣潇湘9B
锦绣潇湘10
锦绣潇湘11
锦绣潇湘12
锦绣潇湘13
锦绣潇湘14
锦绣潇湘15

瀚海墨韵
文脉相传,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