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了践行课标理念,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7月7日,运城市何晓娜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临猗县示范小学,开启了以“聚焦单元整体教学 共探素养培育新径”为主题的深度研讨盛宴!
经历前期的“个人自主研读”“小组合作共研”阶段,本次活动,各小组现场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案例的分享与汇报,内容涵盖不同年级、多个知识领域,碰撞思维火花,探索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
案例分享:核心素养下的整体教学
第一组以四年级《图形分类》单元为例,将原有教学内容创新性整合,构建为"图形分类→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分类"的递进式教学序列。案例通过优化课时安排,经历引导学生建立图形整体认知——探究三角形构成条件——分析角的特征并完善分类,最终实现方法迁移,聚焦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
第二组成员带来的五年级《分数除法》单元,以探索除法运算的本质为导向,对本单元教学内容展开系统性剖析与科学化重组。在阶梯式推进的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运算能力;依托数学阅读任务,助力学生洞悉加减乘除间的内在逻辑,深刻体悟运算的一致性本质;同时,以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逐步培育学生逻辑推理思维,为构建严密且完备的数学思维体系筑牢根基。
第三组以一年级《有趣的立体图形》单元为例,立足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培养,设计了“分类感知——指令操作——问题解决”的递进式活动。在“怎样搭得高”开放任务中,引导学生迭代策略,突破“稳定性”“高度优化”迷思。案例生动诠释了核心素养导向下,丰富性活动带给孩子们内生性的成长,为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新范式。
第四组的成员围绕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展开单元整体备课深度研磨。团队成员在研讨中共享思路、碰撞智慧,于互助协作中不断优化方案、破解教学难题,充分展现了高效协同的团队风采与积极向上的专业成长活力。
第五组分享的主题是《“图”解二三维 “形”述红色文化》,构建了“单元整体规划--单元目标设计--单元过程设计--单元评价设计”的设计思路。通过“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分别从课程标准、教材版本对比、教材内容、前期学情调研等方面做了详实地解读,并设计了重构“单元整体设计”。
思维碰撞:凝聚共识促成长
各组的案例分享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贴合教学实际,展现出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创新实践,引发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
在每组汇报后的自由研讨环节,工作室成员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围绕案例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教学启发,单元整体教学让数学知识不再零散,而是形成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升综合素养。成员们还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渐凝聚起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新共识。
点评总结:精准引领明方向
案例分享结束后,工作室主持人何晓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点评与总结。
何老师充分肯定了各小组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亮点: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梳理,到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从核心素养的精准定位,到学生思维的深度培养,都体现出工作室成员对素养导向下单元整体教学的积极探索。同时,她也针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导大家深入思考:
第一,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立足课时设计的教学缺乏学科核心概念的主题引领,缺少对教学整体的把握,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和浅表化,对知识的发展过程缺乏整体感知和理解。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锚定单元整体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编排、课时安排等限制,将原先分割的知识点整合成模块,更注重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及整体性。通过建立知识与素养的桥梁,实现知识由点到网的串联,帮助学生打通知识关联,形成结构化认知让教学从知识传递升维为素养培育。
第三,如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是核心路径,通过单元分析,确定单元目标,设计单元评价,整合单元设计等一系列实践路径,在实践中深化认知、积累经验,逐步将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为学生素养落地积累实践经验。
此次研讨活动,是何晓娜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工作室全体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教学研究,践行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何晓娜名师工作室

晋南新资讯
山西信壹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