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利率最高达39.4%,单日上百条催收轰炸短信,这家背靠中国电信的借贷平台正深陷多重违规漩涡。

2025年7月2日清晨,机灵喵的手机突然陷入疯狂震动——甜橙借钱的催收短信如病毒般连续涌入屏幕。债务逾期仅一天,上百条轰炸短信已彻底淹没他的收件箱,暴力催收的序幕在黎明时分拉开。

这只是黑猫投诉平台上甜橙借钱超过6.8万条投诉的冰山一角。在“中国电信旗下金融平台”的光环下,甜橙借钱通过高达39.4%的年化利率、隐形担保费收割借款人,再以爆通讯录、伪造法律文书等手段暴力催收,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高利贷陷阱,利率游戏中的“合法”外衣

在甜橙借钱平台,利率魔术每天都在上演。2024年6月,一名用户借款12000元,一年后还款总额达14712元。表面年化利率36%,实际IRR(内部收益率)计算却高达39.4%,远超最高人民法院法院规定的15%红线。

更隐蔽的是费用嵌套策略。2025年2月,用户正义喵在借款10500元后,发现每月被扣除155元“担保费”。按12期计算,仅此一项就吞噬1860元,相当于本金17.7%的附加成本。

“年化利率35.98%”——2024年8月两位借款人分别贷款7000元与7500元后的电子账单上,这行小字如同附骨之疽。而平台在宣传时仅展示“日息0.1%”的诱人标语,将真实年化利率深埋于数十份授权文件中。

暴力催收,失控的第三方机器

当借款人坠入债务漩涡,甜橙借钱的催收机器便轰然启动。2025年5月,洞察喵因负债爆发逾期后,催收人员通过不明渠道获取其现单位信息。在已联系本人的情况下,仍持续骚扰公司老板、行政人员甚至五年前离职的人事主管。

“扬言找开锁公司破坏办公门锁”——这种涉嫌寻衅滋事的威胁,最终导致该借款人被公司劝退。而这样的案例绝非孤例:

短信轰炸单日发送上百条催收短信,造成通信系统瘫痪 ;通讯录爆破向借款人亲友发送威胁信息,谎称“通知村委会”“上门催收” ;伪造司法文书冒充公检法机构施压,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9条招摇撞骗罪 。

讽刺的是,这些行为正撞上监管枪口。2025年3月实施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规定:每日催收电话不得超3次,22点至次日8点禁止催收。

个人信息“裸奔”,数十家机构的饕餮盛宴

申请贷款时,王立(化名)在甜橙借钱界面看到醒目的“最高可借20万”标语。点击申请后,数十份授权书如潮水般涌来——他需要一键同意向蓝海银行、中信消金等几十家机构开放个人信息。

“直到放款成功,才知道资金方是本溪银行。”王立的困惑揭示了助贷模式的真相:甜橙借钱作为流量中转站,将借款人“拍卖”给出价最高的资金方。

更触目惊心的是担保公司背景黑洞。在贷款协议嵌套的担保合同中,深圳市华融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而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已被列入失信名单,股东股权遭冻结。

监管缺位,维权者的艰难跋涉

面对汹涌投诉,地方监管的回应耐人寻味。2021年,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用户投诉我来数科(甜橙合作方)的回复堪称“标准模板”:建议向公安机关报案;若涉及高利息问题,建议向法院起诉”。

这种踢皮球式处理迫使借款人陷入法律消耗战。2025年4月,勇敢喵在投诉中详细计算IRR利率、列出每期超额利息,要求甜橙借钱退还违法利息。这类专业维权正成为借款人对抗机构的无奈选择。

而中国电信作为控股64.5%的母公司,对翼支付旗下甜橙借钱的系列违规始终保持沉默。打开甜橙借钱小程序,点击“去借款”按钮时,深圳市华融融资担保的协议已悄然嵌套在层层弹窗中——这家公司股东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在深圳某写字楼里,刚被公司劝退的洞察喵正整理通话录音和开锁公司威胁短信。他身后墙上,“诚信经营”的铜牌在阳光反射下有些刺眼。

当金融科技沦为高利贷的通道,当技术创新异化为暴力催收的帮凶,那些印在招股书里的“普惠金融”宣言,正在成千上万条投诉中剥落殆尽。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