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场,昨天(12日)高温天气已在河南北部、中东部初步崭露头角,今天上午08时河南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未来一周,河南各地的高温可谓招数尽显:在副高持续控制的大背景下,西北部有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中东部等地则是偏南热风持续输送。明天起37℃以上的高温将从今天的黄河以北、中东部迅速扩展到全省大部。其中15和16日(下周二、周三)将迎来本轮高温的最强时段:大部最高气温都在37℃以上,北中部、中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市将先后突破40℃,局部超过42℃!

高温火热的同时,大气低层的水汽与能量也是攒了又攒,这时只要来一股不算太强的冷空气,强对流天气便会一触即发。目前来看,15日夜里到16日,偏北风便会携带一波弱冷空气南下,在河南激发起局地强对流天气。不过弱冷空气对气温的影响相对有限,多地37℃以上的高温还将继续,“烤验”尚未结束,防暑降温不可大意。

高温健康建议

一般人群建议

1.调整出行规划,减少室外活动

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穿着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使用防晒、防蚊虫叮咬用品;避免跑步、爬山等剧烈活动,及时纳凉休息。

2.保持室内凉爽,关注身体状况

使用降温设备调节室内温度,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适时开窗通风,使用遮阳帘减少阳光直射;主动、多次、适量饮用温开水;饮食尽量清淡;食物储存与处理要做到生熟分开、充分加热;慎食生冷,预防传染病。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尽快降温,症状严重及时就医;保持通讯畅通,出现紧急情况,立即联络他人寻求帮助。

重点人群建议

1.慢性疾病患者确保常用药物储备充足,加强健康监测,如果血压、血氧、心率、情绪等指标出现异常,或病情出现波动,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建议每日饮用1500-2000ml温开水或淡茶,小口慢饮,避免含糖饮料;清淡饮食为主,适量减少主食;水果选低糖(如小片西瓜、草莓),两餐之间食用;凉菜现吃现做预防腹泻;运动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免中暑,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胰岛素避热存放(2-8℃);穿包趾鞋护足预防感染。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在室内使用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在25℃以上),避免骤冷骤热、冷风直吹;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合理补充水分,清淡饮食,作息规律。有“三高”等相关基础疾病人群,要做好身体监测,关注身体信号,一旦出现症状可以先用“中风120口诀(言语不清口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做初步判断,及时拨打120尽早就医。

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并经常通风,避免因从高温环境进入空调环境,温度骤变引发的咳嗽和哮喘急性发作等疾病的发生;饮食清淡多补水;适量运动别过度;规律用药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若症状加重,如出现呼吸困难、痰液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过敏性疾病患者:要警惕高温暴晒和过强紫外线暴露可能引起的皮肤炎症或皮肤过敏性疾病。

2.孕妇、老年人:高温时段不宜外出;少量多次喝水(温开水最佳),家中适时通风或开空调/风扇;保持环境凉爽;与家人、邻里、社区保持联系;密切关注自身状况,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3.儿童:高温时段不宜外出;及时补充水分;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如必须外出时,需有成人陪伴;不私自到河湖游玩;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4.户外作业人群: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务必掌握中暑应急处置措施,户外作业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来源:河南气象)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