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2025年开年以来,外卖行业战火重燃,明争暗战持续上演,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度空前。

没有参与行业口水战的饿了么,却以一份亮眼财报展现出傲人的增长势头:阿里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内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至670.76亿元;在截至3月31日止的季度内,受饿了么等订单快速增长所驱动,板块收入达161.34亿元,同比增长10%,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透过这份财报,不难发现其中暗藏着饿了么穿越周期的韧性增长密码:即以生态协同构建出规模壁垒,以AI技术革新重塑生产要素,进而实现规模效应与效率优化的双重突破。秉承这份价值战略,饿了么得以在长期主义的坐标系中,实现从“生存”到“进化”的嬗变,发展底气尽显。

01

厚积薄发 韧性增长

在过去,饿了么等阿里的本地生活板块曾被外界调侃为“规模不经济”:规模不小,利润没多少,但变化正在持续发生。

有行业分析,在饿了么和淘宝闪购联合补贴加持下,五一以来,饿了么的日单量已远超3000万门槛。内部人士透露,饿了么的整体DAU都翻了近一倍。

与此同时,饿了么的经营业绩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单季和全年营收的新高,增长韧性也不断凸显。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本地生活整体板块的亏损为23.16亿元,同比缩小超28%。而若将对比周期拉长至三年,会发现本地生活板块已经完成了一场翻身革命:收入相对大幅增长55%、亏损收窄达到70%。近三年,板块季度营收增速和单季亏损收窄幅度均维持在双位数,不断释放向好向稳的积极信号。

更重要的是,饿了么经营业绩的“增速换挡”和“质量双升”背后,并非是通过牺牲骑手、商家、用户等某一群体的利益来压榨出短期利润,而是基于阿里生态沃土,通过AI技术革新赋能三方,实现规模扩张与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打通了一条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这一切也表明,在低调潜行多年后,饿了么的长期价值战略布局,正逐步释放出长尾效应,使其在这波外卖激战中成为当之无愧的赢家。

02

生态协同 规模扩容

进一步分析财报和行业“内卷”现状,会发现饿了么的增长路径与其他平台截然不同:并非单一业务的独自出击,而是通过集团生态的纵深协同,将内部协作的效率转化为一致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提质增效和生态共生共赢。

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前段时间在内部信中指出:今年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以全局价值最优来制定各项业务的协同策略。

饿了么管理层近期也在内部指出:集团生态优势让我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一体化参战,更可以高效集中优势资源,快速拿到战役结果。

在笔者看来,这种协同也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不一样,更多的是通过技术穿透和数据共享,将各版块优势进行有机重组,释放出1+1>10的效果。

以饿了么与淘宝的合作为例。今年4月30日,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共同为用户提供消费福利。两者协同的核心逻辑,不是简单的流量“投喂”,而是基于AI算法的数据分析,洞察淘宝超9亿月活用户的购物需求,与饿了么的即时履约能力深度匹配,实现“逛、买、达”的零售场景无缝融合。

数据证实,该业务上线仅6天即突破1000万单;5月6日奶茶免单上线,超1500个品牌生意破峰,超过60个城市饿了么外卖量突破历史峰值。这也印证,当电商与即时零售的边界趋向模糊,市场规模的指数级扩张将成为可能。

可以想象,与高德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等精确算法的有效协同,则能助力饿了么为骑手们及时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大幅提高高峰期的订单处理效率,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饿了么正在用实践证明,通过与集团内多业务端更高效的生态协同,可以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出更强大的优势壁垒,快速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扩容。

03

AI赋能 三方共赢

很明显,饿了么的韧性增长与阿里生态协同,背后离不开AI技术的穿透式应用。

而饿了么的AI实践,是通过共享阿里云等多方AI技术,智能驱动用户需求、商家供给与平台效率三方共同的优化升级,从而助力平台规模稳健增长,构建起“越增长越高效”的长期价值飞轮。

在商家端,饿了么近期推出“AI入驻店铺助手”,通过自然语言对话交互,将商家入驻流程压缩至5分钟内完成。而今年3月推出的“优店腾跃计划”,投资10亿元通过AI等五大方面扶持优势餐饮商户生意增长。据说,5月以来,部分区域加入的门店年交易量同比增长57%,营业额是普通商户平均值的2.2倍。

在骑手侧,饿了么推出行业首个骑手AI助手“小饿”,为骑手打造专属智能伙伴。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小饿”全面覆盖骑手的配送场景,有效提升骑手的效率和体验。日前,“小饿”已在无锡、沈阳、佛山、苏州等城市上线,在这些城市,使用蜂鸟众包APP的蓝骑士已可使用。

在平台治理方面,饿了么这一季度上线了“全息盾”系统,通过AI技术进一步加强平台对于门店和商品的合规治理。借由AI高效识别与处置品牌侵权、违规商品、虚假门店情况,饿了么“全息盾”将过往需要人力半天完成的工作压缩至1分钟内,大大提升平台治理效率。

为了改善商户经营体验,据了解,借助阿里生态的AI优势,例如阿里云的通用图计算能力,饿了么持续迭代和优化后的平台治理模型如今已拥有上百种算法,可提供实时识别和防控新出现的无效评论,确保评论内容真实客观,降低恶意用户对店铺经营的影响。2025年财年,该模型已主动帮助商家拦截145万条恶意差评。

而在AI技术重塑消费场景的浪潮中,饿了么还在一季度宣布与斑马智行、智己汽车的战略合作,正式切入车联网生态的深水区。通过深度整合"IM AIOS生态座舱"系统,饿了么助力用户在车内实现全程语音交互、智能下单,从而将服务半径从手机屏幕延伸至智能座舱,拓展出更多元的消费场景。

面向AI重塑千行百业的未来关口,饿了么管理层还在近期向全员表示,将继续加快AI应用产品的推出和迭代速度,通过技术助力生态各方更好地“升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

结语:

从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到单日订单突破3000万,从AI入驻工具到骑手智能助手,饿了么的这份财报,不仅是经营成果上的“大秀肌肉”,更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秉承超越短期竞争的战略定力、持续创造价值的生动范例。

对于本地生活行业来说,饿了么也初步探索出一条从“零和博弈”到“生态共赢”的进化之路:与其不断争夺和内卷,不如聚焦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做大做强增量市场的蛋糕,为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