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博物馆要实事求是开展参观预约工作,能够确保安全并具备错峰、分流条件的场馆,原则上可以取消预约限制;对确需预约的场馆,应发布预约规则、参观须知等,并精简预约内容,简化预约流程,同时保留人工窗口、电话预约等服务渠道。
即将到来的暑假,“亲子游”“研学热”将进一步带动“博物馆热”。为更好解决暑期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预约难等问题,此番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加强指导,科学评估场馆承载能力,结合实际实施预约参观机制,禁止搞“一刀切”,是值得点赞的积极灵活应对。
不过,取消预约机制仅是办法之一,还需其他举措形成“组合拳”。近来一些博物馆尝试适当延时开放、推出“夜游”服务、取消“闭馆日”等措施,就让博物馆资源得到了更充分利用,更好地满足游客进馆参观的需求。
同时,也不能忽视推出“组合拳”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博物馆取消预约机制、延时开放,可能会增加人力资源、能源与维护等运营成本,还可能增加安全风险,尤其是一些中小博物馆,本就存在人手紧张、财力有限等问题,延时开放后可能会“捉襟见肘”,从而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影响观众体验。
因此,博物馆取消预约限制、延时开放,相关管理也要及时跟上,防范由此衍生出新问题。在把大门越开越大之外,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等,也须提上日程,包括合理拓展盈利渠道,增强运营能力等。眼下,一些博物馆已探索通过云展览、云直播及流动展览等方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未来,博物馆需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创新项目、选择开放时间,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而非简单复制粘贴别家经验。
唤醒、盘活文博资源,不辜负游客的出游热情,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期待更多亮眼举措涌现,更好满足公众的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实现游客与博物馆的双赢。
(原题为《博物馆“取消预约限制”,管理也要及时跟上》 作者 戴先任 来源 中工网)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