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食品行业趋势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在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食品产业运行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资产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7%,完成了占比6.6%的收入,实现了占比8.7%的利润,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食品工业在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措施助力下,保持总体平稳健康发展。生产、消费、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食品价格和营业收入呈现小幅下降。
从生产端看,生产增长平稳。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4.1%(增加值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下同),增速较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低1.7个百分点,增长基础仍有待加强。
2024年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8%、4.8%,农副食品加工业比上年增长2.2%,仍低于食品工业平均水平。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逐年加快,农副食品加工业对于拉动食品工业增长意义重大。
2024年,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7%,2023年占比是6.1%;食品工业对全部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1%;自2021年以来,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连续4年持续下降。
食品行业涉及到的24种产品中,16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占比66.7%,较2023年全年提高8.4个百分点。。
从消费端看,食品市场消费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9万亿元,同比增长3.5%,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7万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比上年增长9.9%,高出社零增速6.4个百分点,饮料类增长2.1%,烟酒类增长5.7%,3类商品合计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17.5%。食品作为基本生活类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消费量继续稳步增长。
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较好,网上零售额占比进一步提升,吃类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0%,网络购物作为消费市场增长动力源的态势持续巩固。一些食品企业融合传统文化,借助非遗技艺,创新包装设计,吸引消费者,拓宽市场销路。
从价格端看,食品价格保持低位运行态势。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6%,成为拉低CPI涨幅的主要因素。全年食品价格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1个百分点,比上年扩大0.3个百分点。上半年,食品消费价格持续负增长,过了6月份,开始逐步回升,9月份达到峰值后指数逐步下降,12月份又出现负值。食品出厂价格指数全年处在负值区间。其中,鲜果、牛肉、食用油、蛋类、奶类及酒类价格分别下降3.5%、11.6%、4.4%、4.4%、1.6%、1.4%;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由上年下降13.6%和2.6%转为上涨7.7%和5.0%。
从利润端看,行业利润增速加快,营业增长亟待完善。2024年,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4.3万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652.5亿元,同比降低0.2%,增速较上年减少2.7个百分点,和全部工业2.1%的增速比较,低了2.3个百分点。食品工业营收增速连续4年走低,2024年出现少见的负增长,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也连续4年下降,营收增长亟待改善。其中,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9%、2.8%,农副食品加工业营收同比下降3.0%。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31.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增速较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高出全部工业8.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比重8.7%。其中,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3%、7.1%,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2%,但降幅比上年大幅收窄10.8个百分点。
从企业成本变化看,全年食品工业发生营业成本75783.9亿元,同比下降1.1%。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1%,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4%,企业亏损面23.6%,比上年扩大1.8个百分点。
从投资端看,食品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2%,制造业投资增长9.2%。食品工业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8.0%、22.9%、18.0%,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也大幅高于制造业9.2%的平均增长水平和去年行业水平。
从进出口端看,产品进出口总金额下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食品进出口合计1.9万亿人民币,同比减少4.7%。其中,出口5633.0亿元,同比增长4.7%;进口13410.0亿元,同比下降8.1%。出口增长水平比上年收窄1.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由正转负。贸易逆差7777.0亿元,比上年减少1470.5亿元。2024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9%。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增长3.4%、4.3%和6.4%。从出口价值来看,食用水产品、蔬菜及食用菌和干鲜瓜果及坚果为主要出口食品,出口价值分别为1430.5亿元、1051.5亿元、494亿元;从进口价值来看,大豆、肉类(包括杂碎)、干鲜瓜果及坚果是主要进口食品,进口价值分别为3751.4亿元、1663.5亿元、1363.9亿元。
从用工端看,行业用工人数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2024年,食品工业平均用工人数505.0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2.5%。食品工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生产线上的基本操作岗位,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人,对体力劳动依赖较高。由于许多原材料农产品收获期季节性强,加上一些食品节日消费旺盛明显,食品加工、制造用工数量也随之出现波动。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食品行业用工面临的挑战,这给企业利润增长带来压力。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许多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人力被人工智能代替,行业用工人数近10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
报告分析,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多种技术融合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制造发展迎来重大技术进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助力大宗生物发酵产品生产提质增效,带动微生物蛋白、细胞培育肉制品、人工合成淀粉等一批新兴产业加快成长,逐步成为开发新食品资源、缓解食物供给与环境资源矛盾的解决方案,并有力带动新型包装、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展。
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随着碳达峰行动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成为食品工业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全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向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消费等各个环节拓展。食品“碳标签”和零碳食品、碳中和工厂、碳排放交易等逐步推广。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设计、节能节水先进技术引入全行业。截止2024年,经工信部评定,食品行业拥有“绿色工厂”500多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近30家。
食品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化制造、数字技术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推进食品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实现食品传统企业内部设备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融,解决质量追溯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水平不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等痛点。自动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柔性设计平台等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成为食品行业创新的关键驱动力,AI的影响深入到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各环节,优化对产、供、销各环节的管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消费需求水平提高与产品升级互相促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高端化,食品行业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营养、美味、便利等需求,加快开发各种如方便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等,深加工食品占比逐步提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预测,使得企业能够更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 。
从3大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比例分布来看,连续几年,以初级产品粗加工为主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持续下降,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占比持续上升。从中小类行业看,方便食品制造、乳品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含乳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等行业保持了较快增长。从细分领域看,功能食品、奶酪黄油、新鲜蛋糕等增长较快。基于现代加工技术,融合传统食品文化,立足新消费渠道的食品及餐饮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对于2025年食品工业面临的形势和主要工作,报告认为,尽管食品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有效需求会逐步回升。食品消费是消费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和提振食品消费,从供给端,要提供更安全、更丰富的食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从需求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显著提高食品消费潜力。另外还要扩展消费场景,如结合文旅项目、夜色经济等打造新的食品消费模式。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原文链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4.3万家规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九万亿元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官网 https://www.cnfia.cn/archives/39320

精神传承
精神传承观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