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渝桐
2024年10月底,有博主发布卫生巾长度测量结果,引发关注。众多网友跟风测量后发现,包括舒菜、倍舒特、ABC、苏菲、七度空间等诸多知名品牌在内的多款卫生巾均存在实际长度与标示长度不一、偷工减料的情况。
虽部分商家称符合国标规定的全长偏差标准值在4%左右,但仍引发争议。随后,又有网友指出卫生巾的PH值指标国标为4.0-9.0,与非直接接触皮肤的C类纺织产品的PH值要求相同,由此进一步引发了“PH值风波”。
在事件发展过程中,ABC洗护旗舰店客服的不当回应“如果觉得接受不了可以不买”,以及其官方微博致歉内容序号缺漏接连修改5次、相关旗舰店清空产品、过往广告擦边营销等行为,使其成为舆论焦点。
11月21日,《中国妇女报》就此次卫生巾风波发声,众多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认为看似偷工减料的卫生巾压缩的是成本,但“糊弄”用户最终会令口碑崩塌,同时暴露了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女性卫生巾是女性必需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产品质量不佳、货不对板,自然会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感受,甚至会带来健康隐患。在此情形下,ABC、苏菲、高洁丝等知名品牌,无疑辜负了消费者信任,卫生巾品牌被曝出“偷工减料”伤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另外,还有网友爆料部分品牌卫生巾存在使用黑心棉、出现虫卵和异物等严重问题,也有网友发现行业国标检测数值设定存在不合理之处,部分是参考大企业生产标准,缺乏第三方监管和消费者反馈,有利益至上的嫌疑导致一些质量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和纠正。
此事件引发了小范围恐慌,医用卫生巾和男士用卫生巾的搜索量与价格猛涨,甚至有人开始自制卫生布条,放弃购买任何卫生巾,反映出女性消费者对现有品牌的失望和不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品牌回应中,ABC品牌客服的言语“如果觉得接受不了可以不买。”如此傲论显得异常“刺耳”。若连基本的服务意识都没有,消费者又怎会为其买单。
针对ABC品牌的另一质疑还在于,有网友称,在某社交平台ABC美妆旗舰店中,曾有一个视频宣传语措辞中有强烈性暗示。ABC作为国内高端女性个人护理品牌,消费群体为女性,却依然在广告营销中犯下“冒犯女性”的致命错误,这无疑是在进一步无视女性的安全需求。
卫生巾品牌消费群体为女性,就要切实地站在女性角度考虑,将女性实际需求、真实感受放在首位,如此才能获得消费者信任,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尊重女性,并不是空洞口号,而应该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卫生巾是用来吸水的,而不是“缩水”的。谁能想到,“塌房”的风,席卷了整个卫生巾行业。虚标长度、偷工减料是家常便饭的行业“潜规则”,甚至有些品牌突破了安全底线,pH值问题、超量荧光剂、虫卵、发霉、黑心棉……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在这场风波中,知名品牌几乎“全军覆没”,行业集体沉默,没有一家能站出来挑大梁,去接住这泼天的流量。消失的“长度”是舒适度的大打折扣:安全底线的“突破”是对健康的极大漠视,是对女性的集体背刺,也是全行业信任链条的无情崩塌。
缩水的长度、无用的设计、堪忧的质量、疯涨的价格……种种问题都精准地踩在了女性消费者的雷区上。价格在涨,质量却在跌,如此行业“潜规则”,不仅挑战了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的底线,更实实在在地侵犯了每一位女性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健康权益。
生产出一款便宜、好用、安全、没有“负误差”的产品并不难,难的是彻底粉碎在利益驱使下被熏黑的“良心”。
这起事件也反映出了社会中许多层面的结构性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健全、企业责任心的缺失、女性健康问题的忽视、市场监管的薄弱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单一品牌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行业和监管体系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这种事件暴露了消费者在面对大品牌时,维权面临的诸多困难,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消费者维权困难。在一些情况下,消费者即使发现问题,投诉后也未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品牌的冷漠态度和消极回应,进一步暴露了市场上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重视。尽管有法律框架来保障消费者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消费者仍然感到维权困难,尤其是在对品牌有一定垄断或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声音被忽视。
此事件也反映了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对于日常消费品的质量监管存在漏洞。即便是与女性健康直接相关的卫生巾这类高频使用的产品,其生产、质量检查、市场监管等环节,似乎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卫生巾这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其生产环节若存在偷工减料、原材料不合格、PH值超标,有荧光剂等问题,说明行业监管可能存在疏漏。
另外,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与品牌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也需要深思。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往往依赖品牌宣传、包装标识以及市场上的口碑。然而,消费者对产品的具体成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内部信息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透明度。品牌可能会为了减少成本而在某些细节上偷工减料,但消费者却很难在购买时得知这些细节。这种信息不对称加大了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脆弱性,尤其是面对那些并不完全透明的产品标准或成分时。
如果品牌方在出现质量问题时不做出及时整改,甚至态度消极,这就反映了某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在面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时,这种态度是不可接受的。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应该得到尊重,品牌方有责任确保其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并且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
最重要的是女性健康问题的忽视与性别化忽视问题,卫生巾行业本应具备专业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产品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但行业内的一些问题却表明,女性健康产品的标准和监管可能存在松懈。
卫生巾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当它直接关系到女性的健康时,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健康问题的忽视或轻视。卫生巾作为女性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涉及个人隐私和身体健康。
在一些情况下,女性健康问题往往在公共讨论中被边缘化,例如,女性钢琴家承受疼痛和受伤的风险比男性钢琴家高出约50%。甚至,有78%的女性钢琴家患有肢体重复性劳损症,这是因为女性的平均手长18到20厘米,而钢琴标准键盘的八度音阶就有18.8厘米。
再例如,女性遭遇车祸时,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这是因为几十年来,汽车碰撞测试的假人都以中等水平的男性为标准(身高1.77米,体重76公斤)。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女性的正常需求一直在被忽视。甚至有越来越多危害女性健康的事件被曝光,无论是青岛代孕事件,还是韩国deepfake换脸事件都可以看到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女性安全都正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卫生巾只是小小的一片,但关系着女性的切身利益、身体健康,偷工减料的几厘米也许不多,但牺牲的却是女性在特殊日子里的体验感与舒适度。
“关爱女性”沦为一句营销口号,表面上是“主义”,背地里却是“生意”。女性,成为了这场交易中最大的“牺牲品”。
“她们”不是别人,“她们”是妈妈、是女儿。“她们”的需求不应被无视,“她们”的呼声不应被淹没。
当女性的声音被听到,需求被世界看到,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而女性的需求应该怎么被看到呢?首先,各位女性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我们要提高自身对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共识,这样能够让我们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思想、新方法,赢得我们女性应有的话语权,也就是说我们不将沉默,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胆地传达给世界。
文化是女性主义觉醒的血脉和灵魂。社交媒体时代女性主义觉醒能否走上正确轨道,很重要的是看网络文化导向。当前,随便打开一个网站的首页都可以在其显要位置上看到女性专题频道,这些女性专题频道的内容大都充斥着美容广告、情感、两性和育儿等,而对女性事业和理想鲜有问津,由此可见网络对女性形象的取向,这也反映了社会某些人对女性形象认识之浅薄。
要改变女性形象,在互联网中传播与发挥深层次的女性主题已经时不我待了。网络平台要根据自身优势,围绕形成尊重、爱护和关注女性发展的文明风尚,积极传播男女平等观念、促进女性发展等方面正面信息,促使全社会对女性主义觉醒形成良性的引导。
女性被侵权、被骚扰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禁不止、在网络信息中屡见不鲜,很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有关女性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二是网民对相关法律制度不了解或者不敬畏;三是女性自身不懂法。
鉴于此,一方面,国家应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在相关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过程中,突出其指导性、针对性的同时,要配套相关的细则,堵塞法律制度的漏洞,促使法律制度为民所用。另一方面,加强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惜之,人人用之,人人护之。
在舆论的助推下,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女性的声音在不断地被听到、女性的需求也在不断地被看见。
新的卫生巾国标正在起草,每个人都可以合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诉求,这一次,标准掌握在了女性消费者的手中。世界本在女性的裙摆下诞生,却不让女性的裙摆飘扬。
各大品牌不妨将这一次信任危机当作自我审视、自我革新的契机,用跑在“国标”前面的自觉,回应女性的真实需求,争做行业标杆、重塑信任、赢回口碑。监管部门也要利刃出鞘,捍卫市场秩序与女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用更多的“责任感”来刷“存在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刘亦婷

正观特稿
正观新闻特稿中心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