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王彬杰 安阳 胡芸汇 石紫丽 张智超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辖区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社区文化氛围,近日,上街区济源路街道各社区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文化志愿活动,让居民在欢庆节日的同时,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指尖灵动,尽显剪纸魅力。淮安社区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儿童趣味剪纸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当天,社区活动中心热闹非凡,指导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剪纸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基本技法,并通过生动的示范,如何将一张普通的红纸,通过巧妙的剪裁,变成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动手实践。他们小心翼翼地折叠纸张,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仔细剪裁。在不断的尝试与修正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剪纸的要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有的剪出了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如莲花、福字等;有的则结合现代元素,创作出了卡通形象、动物造型等趣味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也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非遗扎染 感受“布”同魅力。商业街社区以童创未来驿站为平台,融合民间传统工艺,积极策划“‘布’期而遇 邂逅扎染”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扎染传统文化,学习扎染传统技艺,感受扎染的图案美、色彩美,提高动手能力。课堂上,老师首先和孩子们介绍扎染历史,展示扎染作品,让孩子们看到、触摸到蕴含着千年历史的染色之美,了解蓝白之间印染出千百年积淀的彝族文化和民情风俗,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接下来老师深入介绍扎染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示范扎染方法,引导孩子们逐步了解扎染的步骤,调制颜料、花样扎布、浸染上色……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以布为纸,以线为笔,以色彩为墨,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扎染活动中。本是普普通通的白布,摇身变成充满艺术性的手工扎染作品,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充满了童趣和创意。孩子们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在场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感叹传统技艺的神奇。
鼓韵传承,唤醒非遗力量。中安街社区组织开展鼓舞公益培训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学习击鼓基本技能的同时,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此次培训为期一个月,由大鼓专业老师进行授课。老师向大家耐心细致地传授大鼓鼓舞的基本鼓点、节拍强弱、鼓槌握法、舞步、手法要领,强调了关节屈伸、击落部位等击打技巧,从基础的击鼓技巧,到复杂的节奏韵律,手把手带你领略鼓舞的精髓。学员们跟随老师的步伐和口号,配合鼓点节奏欢歌鼓舞。现场鼓舞飞扬,其乐融融。这不仅是一场技能的培训,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之旅。
共赏葫芦丝,奏响非遗文化强音。三湾街社区精心组织了葫芦丝表演。活动伊始,一曲《花儿香》率先奏响。明快的节奏如同春日里的暖阳倾洒而下,音符跳跃间,仿佛能看到花朵在微风中肆意绽放,蓬勃的生机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气氛,让每一位观众都沉浸在这欢快的旋律之中。紧接着,经典曲目《映山红》悠悠响起,深情婉转的旋律如时光隧道般将听众们带回了那段充满热血与希望的峥嵘岁月。当熟悉的《难忘今宵》旋律悠悠奏响,现场的观众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大家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将活动的氛围推向了最后的高潮。这场葫芦丝文化盛宴,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视听上的享受,更成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契机。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秉持“传承文化,多元发展”的理念,积极策划和组织相关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机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共同推动社区文化繁荣发展,让非遗文化在社区生根发芽。

正观上街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 上街区工作站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