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风,编辑:小市妹

近期,新华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原董事长于春玲因个人原因已于12月2日辞任,同时任命银国宏为新任董事长。

作为老牌公募基金,新华基金近年来发展坎坷不断,持续面临基金经理人才流失、权益类短板凸显以及排名下滑问题,核心高管的频繁变更,更是加剧了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未来新董事长能否扭转局面仍有待检验。

【5年4任董事长】

近年来,新华基金核心管理层变动频繁,自2019年以来先后历经了4任董事长。作为掌舵战略方向的一把手,频繁更换董事长必然造成发展不稳定,这也是新华基金掉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4位董事长之中,除了新任董事长银国宏外,张宗友的任职时间最长,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仅2年时间,此后翟晨曦任职不足2年,上一任董事长于春玲自2023年6月上任至今仅一年半。

董事长的频繁变更与新华基金的股权变更密切相关。4位董事长中张宗友和于春玲由总经理晋升,翟晨曦和银国宏皆为空降。

2019年6月,天风证券取得新华基金第一大股东恒泰证券29.99%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自然也成为新华基金新的实际控制人。在张宗友离任后,接棒的翟晨曦正是天风证券的副总裁。

翟晨曦在业内素有“债券女王”之称,其上任后曾公开表示,新华基金要在3年内实现规模超千亿,5年进入行业前30%。

在翟晨曦任职期间,新华基金的整体规模确实出现了一波明显增长,从2021年一季度的513.08亿最高增长至2022年中的868.31亿,已经接近千亿目标。而这主要是货币型基金的“功劳”。

在这期间,新华基金的货基规模由136.02亿增长到417.45亿,不到一年增幅便达到了2.07倍。但好景不长,货基并没有维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22年前三季度便迅速缩减至231.82亿,全部规模也跌落到了603.46亿。

而就在2022年第三季度,新华基金实控人再次出现变化,当年9月天风证券公告将向北京华融综合投资转让恒泰证券9.5754%股权,由于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是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股权转让前金融街投资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恒泰证券20.42%股权,股权转让后持股近30%,将取代天风证券成为恒泰证券第一大股东。

翟晨曦也于2023年2月离任,此后距离千亿规模目标越发遥远。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新华基金规模为521.69亿,相较2022年中的868.31亿缩水了346.62亿,幅度达40%。

对于新华基金新任董事长银国宏,也是大股东恒泰证券的现任总裁,作为基金业老将,银国宏此前主要在“东兴系”任职,历任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机构业务部,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东兴基金董事长等,2023年9月被聘任为恒泰证券总裁。

随着新华基金一把手的不断更迭,在规模和排名上逐渐与其他头部基金拉开差距。

【权益与固收排名均下滑】

新华基金成立于2004年,属于老牌公募基金序列。早先主要以偏股型权益类基金为主,在行业收益率前十榜单中时常榜上有名。

其中,新华优选成长、新华优选消费和新华行业轮换分别于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位列行业偏股型基金前三甲,新华泛资源优势更是拿下了2011年偏股型基金冠军,由此新华基金也一度被视为明星公募。

以混合型权益基金为例,到2014年新华基金53.74亿的规模一度排在了业内第37名,为近十年排名最高值。2015年经历了一轮牛市之后规模达到了179.51亿,占全部基金比重52.24%,但自此后便进入增长瓶颈期。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2019年至今的5年多时间。尤其在2019-2021年的市场好转期,新华基金没能抓住大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产业机遇快速扩大规模。

2021年新华基金的混基规模为146.69亿,依旧没能恢复到2015年的高峰期。此后由于股票市场渐入低迷,规模也逐渐下滑,到2024年前三季度下降到61.33亿,在全部基金占比仅11.76%,排名也下降到第79名。

当前,新华基金主要依靠非权益类基金支撑规模,但货基和债基的表现同样不理想。前三季度货基171.27亿的规模甚至还不如2016年的193.62亿,排名由彼时的43名下降至69名。

债券型基金作为非权益类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货基收益率更高且相对权益产品更加稳定而广受投资者青睐,也成为公募基金重点布局的领域。

在头部的公募基金中,早在2019年债基的千亿规模门槛为第10名,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则上升到第34名。相对应的,期间新华基金的债基规模由104.79亿增长到278.95亿,但排名却由63名下降到了79名。

新华基金非权益类产品的掉队,根本原因是错失了2014年以来的增长红利期,尤其是货币型基金。当下无论是货基还是债基都已经进入红海,同质化竞争严重,对于非头部公募品牌而言,未来再想通过非权益基金拉规模的难度无疑十分巨大。

而对于权益类基金的滑落,与优秀基金经理的流失有很大关系。

【内控管理存缺陷】

新华基金不仅核心高管变更频繁,旗下投研人才流失同样严重。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自2020年至今新华基金共有28位基金经理离职,位居全部公募基金第4位,且仅在2024年离职人数就达到了7位。

新华基金早期的“新华四杰”:王卫东、崔建波、曹名长和周永胜,开创了投研体系的“黄金一代”,使得新华基金在权益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2012年后随着4位元老级人物相继出走,新华基金的权益品类再难创辉煌。

此外,新华基金离职的知名基金经理还包括桂跃强、栾江伟、付伟、栾超、蒋茜等。比如2021年9月,在新华基金任职超6年的中生代名将付伟离职,其曾是权益类投资的“顶梁柱”,代表作新华外延增长在2017年至2021年的管理期间总回报达171.35%,另外一只新华中小市值优选收益率也达到了145.69%。

于2023年11月底离职的栾超也是新华基金的老将,担任基金经理超7年时间,管理的新华鑫益C和新华优选成长任职回报率分别为166.25%和111.41%,均排在同业前20名。

蒋茜作为此前东方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和总经理助理,自2023年12月初加入新华基金到今年11月传出离职消息,尚不足一年,其接手的新华优选成长、新华鑫益、新华稳健回报三只基金的管理时间仅4个多月。

多位优秀基金经理出走之后,当下新华基金并无明星基金经理坐镇,如赵强、赖庆鑫等几位在任基金经理表现较差。其中前三季度权益投资部总监赵强的管理规模共计18.19亿,相较2022年底的高峰期已经打了约4折。

同时,新华基金的混合类基金更是跑输市场。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近3年混合类基金的综合收益率为-34.1%,跑输行业-22.93%的平均收益水平。

纵观当下新华基金混合类基金产品,规模普遍较小,最大的产品新华优选分红规模仅为9.05亿元,规模不足亿元的基金占比过半。

排名掉队、基金经理频繁出走、产品净值表现萎靡,反映出新华基金在战略决策、内部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新华基金的内控问题也值得关注。一方面,近年来新华基金纠纷不断,多次成为被执行人。据快查数据显示,自2021年10月至2023年底,新华基金共被列为被执行人12次,执行法院包括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金融法院等,累计被执行金额达19.73亿元。

对于被执行的原因,不乏历史专户产品违约导致的纠纷。就在2023年3月,湖北蕲春农村商业银行因新华基金发行的私募资管计划违约,以欺诈客户为由将后者告上了法庭。

在合规性方面,2023年10月,新华基金因未完整报送分支机构负责人参股及兼职信息收到监管层警示函。2024年5月底,新华基金旗下的两只资管产品在持股比例变动达到1%时,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被上交所予以警示。

总结新华基金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并没有打好早期的一把好牌,面对基金经理的不断流失,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将是新董事长的重要任务。相对于已过红利期的非权益基金,在权益赛道取得成绩可能是未来突围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