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天津人民在一起》展览在润园开放后,这一地区还有一系列——

五大道地区的“红色记忆”

中老年时报记者 沈露佳 李剑


三、“红色经典歌曲”之乡

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记者:五大道地区也被誉为“红色经典歌曲”之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家曹火星就在这里居住。

贾长华:曹火星的居住地在马场道劳卫里。

曹火星,(1924-1999),河北平山人,著名音乐家。他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一直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工作,曾进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作曲和指挥。之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群众喜爱的歌曲。

青年时代的曹火星

曹火星于1943年4月入党,当年10月就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不朽的歌曲,唱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被亿万人民所深深地喜爱,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曹火星(右)与战友合奏

2015年8月,这首歌曲被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2019年6月,这首歌曲被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曹火星在这简陋的土炕上,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曹火星于1949年到天津工作,曾在天津艺术院团任职。后来,他又担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天津音协主席等职务。他一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用美好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不断进行歌曲的创作。

王莘:《歌唱祖国》

记者:《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是在五大道地区创作的这首歌曲。

贾长华:王莘旧居,位于成都道博爱里1号。

王莘(1918-2007),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音乐家。1932年,他到上海百货公司当学徒。1935年,他结识左翼进步音乐家冼星海、吕骥等,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他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音乐。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歌曲,大大鼓舞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军民的革命热情。

青年时代的王莘

1949年1月,王莘率领解放区的“群众剧社”,进入刚刚解放的天津。这年10月1日,他作为天津文艺界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游行队伍。1950年国庆节前夕,他又来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彩排的一列列游行队伍,高举一面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充满自信地大步向前……此刻,他禁不住地心潮澎湃,顿时生发灵感,歌词脱口而出!

王莘在坑道里指挥战士们演奏

他登上返回天津的火车,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边唱边打拍子,歌词和曲谱几乎同时奔涌而来……回到家里,他又一鼓作气地连夜创作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于1951年9月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发表,继而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大合唱,很快就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这首歌曲凝聚爱国之心,饱含爱党之情,激发了亿万人民的情怀,历经几代人久唱不衰,被誉为“第二国歌”。

王莘与学生合唱《歌唱祖国》

2001年,这首歌曲荣获我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

王莘曾在天津艺术院团任职,并担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音协主席等职务。晚年的王莘,仍为繁荣音乐事业尽心竭力,拿出全部存款,设立“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

四、“红色经典著作”之乡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记者:五大道地区也是“红色经典著作”之乡,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作者袁静就在这里居住。

贾长华:袁静居住在马场道劳卫里。

袁静(1914-1999),北京人,著名作家。她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她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袁静与孔厥合著的《新儿女英雄传》,以冀中白洋淀为背景,采用传统章回体,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中敌后游击队艰难发展、不断壮大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袁静

这部作品在建国初期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获得广大读者好评。郭沫若先生给予高度赞誉:“这的确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大可以和旧的《儿女英雄传》,甚至和《水浒传》和《三国志》之类,争取大众的读者了。”

电影《新儿女英雄传》海报

这部作品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十余个国家文字,在国外出版。同时,还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深深受到欢迎。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

袁静于1957年从中国作协调入天津作协,曾任天津作协副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他在天津继续锲而不舍地进行创作,尤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她的创作热情,直至老年依然不减,把心血全部奉献给祖国的第二代。

梁斌:《红旗谱》

记者:长篇小说《红旗谱》作者梁斌也在这里居住——这里是他创作这部作品的地方。

贾长华:梁斌旧居,位于南海路永健里7号。

梁斌(1914-1996),河北蠡县人,著名作家。他早年参加爱国学潮和革命斗争,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辗转南北,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

梁斌在读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辞去领导职务定居天津,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红旗谱》,并于1957年出版。这部作品通过冀中平原3代农民与两代地主半个世纪的尖锐斗争,热情讴歌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史诗般地描绘了中国农村革命运动的壮丽画面。

长篇小说《红旗谱》手稿

这部作品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在社会上好评如潮。茅盾先生做出这般评价:“《红旗谱》是里程碑式的作品。”郭沫若先生为《红旗谱》题写书名并题词:“红旗高举乾坤赤,别开生面宇宙新。”

电影《红旗谱》剧照

1963年,《红旗谱》系列第2部长篇小说《播火记》出版;1983年,《红旗谱》系列第3部长篇小说《烽烟图》出版。这3部作品被誉为“红色经典三部曲”,是梁斌一生对革命追求和对文学追求的结晶。

1999年,《红旗谱》荣登“百年百种中国优秀图书榜”。

爱泼斯坦:国际著名作家、记者

记者:国际著名作家、记者和中共党员爱泼斯坦,曾经在这里求学——从这里走上工作岗位。

贾长华:英租界英国文法学校(今湖北路59号二十中学),是爱波斯坦当年求学的学校。

爱泼斯坦(1915-2005),出身于波兰华沙,父母都是犹太人。1917年,他随父母来到中国,在哈尔滨住了3年,随后到天津定居,先后在意租界、德租界和法租界居住。6岁时,他在马场道一所美国人办的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英国文法学校。1931年,他从英国文法学校毕业,直接进入《京津泰晤士报》工作。

爱泼斯坦在写作

1937年,他作为美国合众社驻华记者,不仅在天津进行采访,而且前往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进行采访,迅速、及时地报道这些地区抗日救亡运动。他还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编辑英文版半月刊《新闻通讯》。

1944年,他作为外国记者代表团成员,奔赴延安多次采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连续不断地发出报道并写出专著,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延安、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爱泼斯坦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

抗日战争末期,他去美国工作,供职于《联合劳动报》。

后来,他受宋庆龄之邀,于1951年回到中国,在北京参加杂志《中国建设》(后更名为《今日中国》)的创刊工作。他曾担任《今日中国》总编辑,退休后成为名誉总编辑。

1957年,他加入中国国籍,并于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爱泼斯坦就读的英国文法学校(今二十中学)

2019年9月26日,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爱泼斯坦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五、开展“红色资源”教育的重要意义

“红色资源”非常值得珍惜

记者:共产党人在五大道地区开展的革命活动,确实很丰富,很感人,也有沉甸甸的份量。

贾长华: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掌握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地发掘,进一步地整理,进一步地充实。为此,我们准备在近期召开一个专家研讨会,还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记者:这是五大道地区十分难得的“红色资源”,让其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务必抓紧去做。

贾长华:这很有必要!

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自鸦片战争开始,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登上政治舞台的那一天起,就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华民族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经过英勇不屈地浴血奋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险阻,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终于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在这期间,一批批共产党人投入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千上万革命先烈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同时,他们也在曾经工作、战斗和生活的地方,留下说不尽的可歌可泣“红色故事”,成为非常值得珍惜的“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最好教材

记者:这些“红色资源”,对于广大人民,特别是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

贾长华: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在天津视察期间强调,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这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

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又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

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还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多么美好的前景!

特别要指出的是,“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共产党人的理想,共产党人的追求,共产党人的品格,共产党人的奉献……作为一笔来之不易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影响是深远的,其教育意义更是巨大的,必将激励广大人民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矢志不渝的奋斗、再奋斗……

让润园成为展现五大道“红色记忆”阵地

记者:五大道地区的“红色资源”何尝不是如此!

贾长华:润园的《毛泽东和天津人民在一起》展览,展现了毛泽东一生32次来天津的光辉历程。目前,已有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一个又一个的党、团组织,络绎不绝地前往这里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这个基础上,倘若再在润园增加“共产党人在五大道地区革命足迹”展览,使这里展览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满,无疑是颇为有意义的。

这是“锦上添花”——将让润园成为一处全面展现五大道地区“红色记忆”的地。

“历史需要走进去”,让人们深刻感受历史情境中的人和事。润园的展览内容,都发生在五大道地区这块热土,又能让人们在这块热土身临其境地得到沉浸式感受,从而倍感真实、倍感生动、倍感亲切,以至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这是充满“五大道特色”的,是颇为值得去做的。

我们期待着!

文章来源:老贾笔谈

编辑:李鹏

统筹:李丽君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