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方便选择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瓶等。然而,随着这些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隐藏在背后的健康风险却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在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中[1],科学家们发现微塑料可能与人类疾病的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

今天是全国生态日,主题是“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这特殊的一天,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并呼吁大家开始践行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

微塑料:看不见的“杀手”

微塑料是指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塑料微粒。

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无处不在,几乎充斥了我们的食物、空气和水源。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研究显示,一个普通人每年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多达12万个微塑料颗粒(塑料的危害)[2] 。

这些微塑料一旦进入人体,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系统,甚至皮肤进入我们的血液和器官,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一次性塑料中的化学品:

隐形的危害

除了微塑料,一次性塑料中的化学品添加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聚氯乙烯(PVC)等塑料制品中含有的增塑剂和阻燃剂等化学物质,已经被证实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塑料的危害)[3]。这些化学品容易从塑料制品中释放出来,进入我们的食物和环境中,长期暴露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那被宣传为“环保替代品”的可降解塑料,就安全吗?

不,其实可降解塑料本质上仍然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可降解塑料存在的健康风险,在可降解塑料身上还是基本存在。为了增强产品的耐用性和弹性等性能,一次性塑料通常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品添加剂,如邻苯二甲酸酯,这些化学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入将对人体健康造成较高风险。

如何减少一次性塑料

带来的健康风险?

● 拒绝使用高风险塑料制品:尽量避免使用聚氯乙烯(PVC)和氧化降解塑料制品,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释放有害物质(塑料的危害)。

● 选择可重复使用的产品:用更安全的材料,如不锈钢、玻璃、陶瓷等,代替一次性塑料制品。尤其是在涉及食物储存和加热时,尽量选择支持重复使用的容器。

● 减少微塑料的摄入:饮用水应尽量通过过滤或煮沸来处理。硬水煮沸后,80%的微塑料颗粒(尺寸在0.1至150微米之间)会沉淀,进一步过滤能减少这些颗粒的摄入。即使是软水,煮沸也能去除约25%的微塑料[4]。此外,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食物,因为相比冷藏或室温储存,微波加热会显著增加食品中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释放[5]。少吃加工食品,因为它们经过多重包装,微塑料污染风险更高。罐装食品内的环氧树脂涂层通常含有双酚A,可能会渗入食物中[6]。减少食用海产品内脏、贻贝类和海盐。塑料占海洋垃圾的85%,在海洋中分解后会释放微塑料和有毒物质,这些污染最终进入海洋食物链[7]。

● 在必须使用塑料产品的时候: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避免三无产品,选择标注有产品名称、生产商、地址、执行标准和合格证的产品,避免购买有刺鼻气味的塑料制品。

08.15 生态日行动:

我们要做什么?

今天是生态日,这是一个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方式的契机。

我们全网寻找 有创意、有想法、想为环保事业、或公众科普做出贡献的你,一起创作更多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一次性塑料制品中微塑料及化学品添加剂对人体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让更多的人开始践行“重复使用”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代替“滥用一次性塑料”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投稿参赛(作品形式可以是漫画、短视频、海报、科普文章等),向公众科普该问题。另外,我们整理了这方面的主要知识信息、文献摘录和相关链接,形成了信息库,方便参赛者阅读与参考。

你将获得

● 入围作品将得到大众的评审和在此议题中有影响力和有专业背景的评委的评审;

● 获奖作品将得到特别公布展出,同时在2025年有机会获得线下展出的机会(待定);

● 一等奖作品将获1000元奖金、二等奖2名,分别获得500元奖金、三等奖3名,分别获得200元奖金;

活动安排

作品征集截止时间:2024年09月13日23:59

公众线上投票时间:2024年09月21日-10月11日

评审方式:线上公众投票*60%+特邀评委评分*40%=总分数,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若干(5名)

奖项公布:10月18日前公布最终获奖作品,并陆续送出奖金和奖品。获奖作品将于活动主办方、合作方机构的官网等媒体渠道公布。

大赛官方“一次性塑料健康风险”知识库,作为参赛作品创作基础素材,点击链接查看。信息库

作品提交要求

作品提交:9月13日23:59前,发送到指定邮箱actionnow@btsf.org.cn,过时不候

邮件标题请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邮件包含要素:作者介绍、作者联系方式、作品介绍

作品形式:漫画、短视频、海报、科普文章等

注意:投稿即表示作者同意作品的公布与展出

评委信息

参考资料

[1] Marfella, R., Prattichizzo, F., Sardu, C., Fulgenzi, G., Graciotti, L., Spadoni, T., ... & Paolisso, G. (2024).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90(10), 900-910.

[2] Ziani, Khaled, et al. "Microplastics: a real global threat for environment and food safety: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Nutrients 15.3 (2023): 617.

[3] Jay Sinha, Chantal Plamondon.戒除塑膠的健康生活指南:不用塑膠,其實是為了健康?關於環保,我不能做好回收工作就好嗎?解答你的無塑難題![M].光現出版,2019-08-14.

[4] Yu Z, Wang J J, Liu L Y, et al. Drinking Boiled Tap Water Reduces Human Intake of Nanoplastics and Microplastic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2024.

[5] Environ. Sci. Technol. 2023, 57, 26, 9782–9792 Publication Date:June 21, 2023.https://doi.org/10.1021/acs.est.3c01942.

[6]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Bisphenol A (BPA). https://www.niehs.nih.gov/health/topics/agents/sya-bpa

[7] UNEP. From Pollution to Solution:A Global Assessment of Marine Lit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R].2021.

-End-

编辑:摆脱塑缚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