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刚经的世界》
作者:余世存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青庐读书会庐友们读完余老师的《打开金刚经的世界》后写的读书笔记。今天,我们在众多优秀的读书笔记中选择了六篇,跟大家分享。余老师为此作诗一首:
甲辰夏与庐友分享金刚经有赠
刘小莉(泰瑞美集团 总经理)
掩卷后我情不自禁地说“打开金刚经的世界看世界”。如何定义理想主义者?
如果理想主义者有自我、他人、众生、永恒一类的神情或心思,他就不是理想主义者,或者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有理想主义者相,那他就不是理想主义者。菩萨是无相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无相的。无所住才能生其心。
理想主义者只有对空无的本体通达无碍、真正无我,能超越现实的假相,他才能被称之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是有智慧的,智慧是从信仰中生发来的。
02
王学超(烟台昊佳实业 党委副书记)
弘一法师的临终遗书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03
王思淇(黑蜻蜓模特公司 总经理)
多年前听《金刚经》是因为王菲念诵时,空灵干净的声音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这种享受就是内心产生的一份静气。
身边一位爱读书好朋友在两年前送了我一本《金刚经》,当时他什么也没说,只说让我有时间可以看一下。但是,我翻看了几页放下了。
而今天,朋友已经从这几年读的,与佛有关的书里不断的自修,已经变了一个样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他时常用金刚经里的话,结合现实的情况分享给我。不刻意,不强求,非常自然地做布施。而我每次也会因为这样的聊天,即刻进行自我调整。
我还没有悟道,甚至都谈不上。但是,总觉得还是有缘的,兜兜转转还是深读了一次与《金刚经》有关的书,通过这本书多少燃起了一些兴趣,准备把朋友送的书找出来继续读。
这就是金刚经的魅力吧,就像书中所说,作者把我们带入释迦牟尼的境地,读即成佛,读时即在妙香净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最伟大的觉者,更是自己的佛。
04
张文慧(爱乐天使文化传播 总经理)
佛教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很难通览所有著作,越是修行深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欠缺的还很多。
虽然是这样复杂艰深的一门学问,但他也为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门,谁都可以一窥究竟,至于能领悟多少,那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智慧和境遇了,所以佛教常说“悟这不是别人可以教会的。”
这次的阅读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暂时没有什么信仰,所以从来没有看过宗教方面的书。《金刚经》的整体感觉有些像《论语》,通过对话,把大智慧用相对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能看懂。
不过即便如此读起来还是很吃力的,理解力是一方面,境遇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过类似的人生体验,有些道理不见得能完全理解,可是人的精力和经历又是有限的,所以真的是修行在路上呀!
书还需要反复读,经历需要再丰富,道理也需要逐渐明白。不过万事通达却劳心费力,和浑浑噩噩却单纯舒心这两种生活状态很难说哪种不好或哪种更好呀。
05
孟凡达(大万控股集团 总经理)
读一部对宗教经典的解读,是神圣而又忐忑的,不知置心于何处,从文学入手苍白,从世界观、宇宙观入手空乏。
我能曾机缘下诵记了《心经》,在心乱时默诵一遍,就会生出安静的力量,藉此也有了懵懵懂懂的宗教情结。这次读完《打开金刚经的世界》也得一字,曰“空”,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日常我们经常向外去寻求解决办法,不论尝试改变事情的发展、还是尝试改变别人的意见。当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时候,我们会生气,指责别人或者责怪自己,从而进入了负面的怪圈。
若能用本心看待人和事,就更容易做到放下(空心),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常生包容心;用“如是”的态度去看待世间万法,允许和接纳客观事物以其本来的样子和特性存在,尊重和接受事物本无常这一真相。正是万法皆空,诸法无我。
06
张妍(十三月瑜伽 总经理)
总以为各种经书传递的的是非寻常人能懂的大道理,只有长期修行开悟的人才能懂,原来大道至简,所有的开悟、智慧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习得,无需背井离乡与世隔绝,重要的是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也相信人性本善,只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各种环境、声音所淹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做所有事情,会因为和大多人的选择不同而怀疑自己,会因为经受太多磨难想放弃,也会因为一直无所得变得被束缚。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不能打着活出自我的幌子活成精致利己主义,也不能借着普度众生来谋取自己的私利,我们常常外求很多,内心也会越发的空虚。
智慧不会凭空而来,人也不能执着于名相。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有理想的人永远在路上。
以下文章来源于山东青庐 ,作者汉坊

余世存
学者余世存官方正观号
最新评论

河南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