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文明世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人物被人称为英明、伟大、流氓、骗子,都是一种灾难;对普通人来说,人们命名他们却对他们在台上的威福秀无能为力。宋代人说,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有人说,骗子一家轮流发币,骗子的仰慕者+wannabe轮流买币,这能叫割韭菜吗?这不纯纯的绝美爱情吗?茫茫人海中双向选择,精准找到了对方。

而且买币的都买出人生意义感、政治价值感了,所以骗子一家发的是普通币吗?发的是情绪价值币。又所以,买币等于买了个感情抓手。

咱们要替他们算钱,都显得咱有点庸俗。咱就静静欣赏新时代大型公共感情行为。

02

佛陀认为那些星相占卜、自说功德、诈现神通都是不正当职业,这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三千大千世界中最重要的还是因果,不少人在认知和经验中明白命运有其定数后就懈怠,不明白这又落入新的因果。据说佛陀的弟弟阿难修行很用功,佛陀就带他到天上,阿难看到他在天上的福报很大,回来后就懈怠了。佛陀就又带他下地狱,看到地狱的吏卒们在烧油锅,阿难问别人烧油锅做什么,吏卒们回答说,佛陀有个弟弟叫阿难在修行,等修行完了他就要上天享福,等他福报享完了就该来地狱下油锅了。阿难一听,吓得赶回去再继续修行。这个故事可以比喻我们当代的不少人,他们在青少年时代苦学,毕业后迎来了改开,享受到如天上人间一般的福报;然后他们心性上行为上懈怠,然后迅速地跌落下来,到地狱报道去了。

03

我们普通人对读书人的兴趣多在能否解决个人的问题,读书人自己的兴趣、读写心得基本上只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十多年来,我经常遇到人让我帮忙看一下房子的布局,让我帮忙给孩子取一个名字,让我看看他命里适合什么职业,让我看一下某人的八字……问周围的读书人,发现他们也经常给人取名、择日、写字、看看风水。我们这些在新文化运动里成长的一代人面对这类事情多半是勉为其难,或说滥竽充数。当然,人们不懂得新旧读书人的差别,在一般人看来,读书人天然就对这些有研究。我们读书人确实有学以致用、对周围尽力服务的责任。以我多年的经验,信而不迷,诚而自明才是最好的应对,因为“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境随心转,命由己造”确实真实不虚。

04

如何面对我看到了社会价值未来改变的方向,但只有少部分人能认可的事实?安猪的思考是,这是一个时间预期的问题。在时间预期中,技术采纳是最快的。iPhone用了10年时间从"玩具"变成了必需品。但文化变迁要慢得多。以同性婚姻为例,从石墙事件(1969)到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支持(2015),用了46年。在中国,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公开讨论到社会普遍接纳,也用了约30年。最慢的是意识的进化。举个例子:在1800年,奴隶制在大多数地方都是"正常"的。今天这个想法令人震惊。这种根本性的意识转变用了几代人的时间。想想1976年的个人电脑,当时的主流观点是"没人需要在家里放一台电脑"。或者2009年的比特币,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互联网泡沫2.0。创新者们选择相信这些"疯狂"的想法,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勇气押注未来。安猪的建议是:放弃说服大多数人。专注于寻找和连接那些"同频"的少数人。把时间框架拉长到20-50年。不要期待快速改变。创造小而深的影响,而不是大而浅的影响。记住:今天的"疯狂想法"可能是明天的常识。

1976年的个人电脑 APPLE I

05

文科消亡,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浪潮。不少国家就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当新冠疫情的爆发、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时,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包括中国,都在这场文科取消潮中经历着不同程度的颠簸。媒体报道说,“过度乐观、拥抱文科热潮的千禧一代”已正式成为过去式。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社会评价体系,都在敦促Z世代降低期待,选择更务实的方向。在现在,攻读理工科被视为一个“正确且明智”的选择。文科还有意义吗?人们甚至从功利的角度批评文科的浪费,如一个博士生的论文《嗅觉伦理学:现代和当代散文中的嗅觉政治》顺利通过,却意外成为了攻击的对象。不少人认为,这样的研究完全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也有人直接嘲讽道:“姐们儿真的写了一篇博士论文,解释为什么讨厌别人有体味是种族主义或阶级歧视耶。”

06

杜君立说,他小时候最有印象的四个字是“耕读传家”。那时候,农村人都很穷,多数人家没有大门,除了村里的大户人家。那些宗族大家都有一个青砖砌成的高大门坊,门坊上面有块匾,匾上写着“耕读传家”;有的进门还有一个大照壁,照壁上会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对联。据说陈忠实写《白鹿原》的缘起,便是白鹿原上一幢镂刻、镶嵌着“耕读传家”的门楼。其实不仅是关中,在中国南北东西的许多乡村,都可以看到“耕读传家”。《章氏家训》云:“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人们常说“农家乐”“读书乐”,在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文化史,也是一部耕读史。

07

前两天出京,在高铁上来回,感受春节前的氛围,暖冬带来的宜人天气让人有所不安却又难又言喻。有诗人朋友说,你没注意现在的一切都有一种无声感吗?像一二十年前,尤其80年代那种喧闹,坐火车时车厢人的亲切、热闹等等,现在已经恍若隔世。另一个朋友说,当年他还是一个大学生,坐车回家,听到全车厢里的人都齐声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小草”……虽然觉得闹腾但还是很感动的。现在的他每每回想起来,还觉得像梦一样。一个懂传统文化的人说,那是传统时代或古典时代的回光返照,自此以后的人,即使年轻人,也难得有那样的热闹了。因为那时的人真有四海之内的亲缘感,人们说同车同舟的缘份是百年修来的,当然珍惜珍重,哪像现在不说暂时同乘,就是五年十年同住一个小区,都失去了那样的缘份。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