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的衣服穿了一年,竟然还能申请退货退款”,刘晓平说。
2021年3月,没有太多创业经验的刘晓平开启了电商生涯,他在某平台经营宠物粮店铺,却没想频频遭遇“羊毛党”,10个月亏损了十多万元。他清楚地记得,一位消费者以“狗粮导致宠物便血,要死了”为由申请仅退款,却拿不出任何证据。
“平台规则太倾向消费者了”,刘晓平说。更令他气愤的是,判定买家仅退款成功后,一单700多元的损失已让他难以接受,买家还继续挑衅店铺客服称:“平台都给我退了,你能怎样?打我呀?”成了压垮他心态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最终选择诉诸法律。
“太嚣张了,我就去聘请律师去法院提起了诉讼。”刘晓平回忆说,中小型商家经常遇到这种订单,即便证据充足,商家也常因“怕差评”选择忍气吞声、妥协。而刘晓平的这次维权,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有了结果,最终法院判决买家将钱款全部退还,并承担刘晓平的全部维权费用。
刘晓平找掉包客户维权
所谓羊毛党,即那些在商家活动时钻空子、找漏洞,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优惠券套现交易的那群人。除了在电商平台“薅”,羊毛党大军也盯上过消费券。多地采取消费券的补贴方式,来促进消费回暖,这些“羊毛党”又出现了。他们藏身于贴吧、闲鱼等平台,兜售消费券及抢券外挂软件。
近日,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电商平台被曝将全面取消“仅退款”功能,不少商家、媒体直言“时代变了”“让仅退款变味的‘羊毛党’应该退场了”。但刘晓平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表现得非常欣喜,这些年,从满怀希望开设网店,到10个月亏损十万元,再到组建2000人的“反薅羊毛联盟”,刘晓平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商家抱团维权组建“反薅羊毛联盟”
第一次维权成功后,刘晓平随手把判决书发到了网上,却不想视频意外爆火,播放量超800万次,私信更是如潮水般涌来,许多人前来咨询他的维权经历,问他是怎么维权成功的。“我不忙的时候会回复一下咨询消息,顺手拉了一些微信群,这才知道不只是我自己遇到过这种羊毛党。”有人被调包退货,收到空箱;有人卖鞋,退回的竟是砖头。被“薅羊毛”折磨的中小商家遍布全国。
对于“平台规则倾向买家”这一说法,有着开网店7年经验的商家李凯深有体会。“之所以出现买了一年的衣服还能退货退款这种情况,是因为只要买家反馈说商品有问题,平台就会重新打开退货窗口。”李凯解释说,有些买家随便拍个照片挑挑毛病,或者自己制造一点瑕疵,甚至没有提供任何凭证,平台也会支持退款。“问题就在于‘检测货品是否有问题’‘谁造成的问题’流程不够清楚,其实有的买家不给他退更麻烦,你要一直跟他沟通,必须回消息,还要注意服务态度,有些平台检测到商家聊天,还自动弹出聊天框。”
李凯坦言,大部分商家遇到这种客户,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这种纠纷很难界定谁对谁错,想要立案也需要提供完整的凭证。“就算发现买家做了手脚,如果商家发货打包和退货拆包没有在高清摄像头下面,报案时提供不出这些完整的证据,也是没用的。所以现在也有商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在高清摄像头下面进行发货打包等操作了。”
商家陈先生遇到掉包客户
这些案例让刘晓平意识到,商户单打独斗无法对抗灰色产业链。他拉群分享经验,联合律师制定标准化维权流程,并逐渐发展出遍布全国的“合伙人”网络。“每个区县都有志愿者,发现诈骗案件就近报案,警方介入后效率更高。”刘晓平说。
拉群、找律师、研究法律条文,刘晓平像野路子侦探:调包、空包、虚假退货单号等行为属于诈骗,可直接报案;而“仅退款”因定性为民事纠纷,维权成本高、成功率低,被他暂时放弃。从2022年至今,以刘晓平维权成功一事为契机,这些商家联合组建起一支覆盖全国(除西北四省)的2000人“合伙人”网络,专攻证据确凿的诈骗案件。刘晓平,一名因被薅羊毛亏损十多万的宠物用品店主,自此多了一个身份——专业的电商维权者。
商家翁先生提供的调解书
“掉包”货品态度嚣张被立案,监管重拳出击
在刘晓平看来,商家抱团才能应对这种羊毛党,许多买家和商家因不处一地,维权很麻烦,但是有了“合伙人”网络后,大家互相帮助就能更快解决问题。他曾遇到过一位非常嚣张的买家,买家网购了一双1000多元的鞋子,但是选择了退货退款并将鞋子调包为赝品,商家发现后沟通无果,随即选择求助“合伙人”网络,帮助在当地报警。
当商家带着拆包视频与发货证明到达派出所时,买家竟然还倒打一耙,对办案民警说:“我知道他们,他们是专业碰瓷的!”当民警询问买家是否真的掉包时,买家并不承认,直到民警将上门搜到的鞋子摆在他面前,他这才承认是自己做的,“但是这个人非常嚣张,对调解的民警说‘我就这样做了,为什么归你们公安机关管啊?你们算什么?’这话刚好被派出所所长听到了,看到这人行为涉嫌犯法还这么嚣张,就直接安排立案了!”刘晓平很解气地说。
据了解,“仅退款”最初由拼多多于2021年推出,旨在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升购物体验;2023年12月,淘宝宣布支持仅退款服务。此后,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也纷纷跟进,仅退款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然而,规则漏洞被职业“羊毛党”利用,通过伪造证据、批量退货等方式牟利,导致商家权益严重受损。
部分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过度向消费者倾斜,简化仅退款的审核流程,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出现。一些消费者,尤其是羊毛党利用规则漏洞,以不正当理由申请仅退款,如收到商品后仅因个人喜好改变或其他非商品质量问题而要求退款,却无须承担退货责任,这使得商家既失去了商品又无法获得相应货款,造成货款两空的困境。
更关键的是,从法律层面而言,未经商家同意,买家仅退款而不退货的行为本身存在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正常的交易中,买家若无合理理由或未与商家达成一致,单方面要求退款不退货可能构成违约,侵犯了商家的财产权益。因此,商家与平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关新闻频现报端,“仅退款”情况越发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提到,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款货两空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针对平台实施“自动跟价”“全网最低价”规则,造成“内卷式”竞争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规范促销行为。
“仅退款”退场,又冒出一个“仅补偿”
如今,电商平台集体取消“仅退款”政策,这场持续多年的博弈似乎迎来转折。“但是没了‘仅退款’,还有‘仅补偿’”,李凯无奈说。
什么是“仅补偿”?记者查询发现,许多电商平台售后规则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仅补偿”,李凯等商户提到的“仅补偿”是实际购买操作中对部分售后情形的简化描述,“因为有些平台只要买家申诉或发起售后申请,客服依然会介入偏向买家,其实和之前‘仅退款’区别并不大,平台补偿买家的方案就是直接扣除商户的押金,快递费也是扣商家的,为买家补偿现金或优惠券。”李凯对于后续市场情况表达了担忧,他认为,买家发起售后申请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行为都符合正常流程,但总有部分人钻漏洞,损害商家利益,而中小型商家最怕被这样的“羊毛党”钻漏洞。
“关键在于平台对纠纷订单的处理态度。”刘晓平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曾经羊毛党的“仅退款”售后申诉中,也是因为有些买家没有提供证据,或证据不足以判定问题在于商家,就被平台判定为商家责任,从而出现扣除商家押金补偿买家的结果。
对此,正观新闻记者联系到河南有章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兴兴,他认为,取消“仅退款”不应仅是一次网购平台机制调整,更应当是一场责任重构、信用重建、平衡各方权益的电商行业重塑。对于网络购物等买卖行为而言,买方因各种原因申请退款后,将货物返还卖方是其应尽的义务。如果收到货款后拒绝返还则会违反《民法典》规定的诚实守信的基本法律原则和公序良俗,构成不当得利,侵犯了卖方的合法利益。
但各电商平台为吸引客户,出台的退货规则过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忽视商家的权益,造成了利益失衡。虽然商家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利,但通常来说成本较高,更多商家可能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导致“薅羊毛”现象愈演愈烈。但买家掉包、退空包、虚假单号等“薅羊毛”行为,系利用“平台漏洞”牟取不当利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如果数额较大,其行为很可能构成诈骗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消费者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莫因“薅羊毛”、贪小便宜,触碰法律底线。
“仅退款”或“仅补偿”实质上均是未对买卖行为中商品瑕疵纠纷进行实质处理,忽视了商家的利益。平台应当引入更加合理的退货审核机制,划分好各方证明责任,平衡好各方利益。
统筹:石闯
编辑:古晨茜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