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惠庆旧居
颜惠庆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4—2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惠庆(1877—1950),上海人,中华民国时期外交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颜惠庆出身于清末上海一新式家庭,其父颜永京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筹建圣约翰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后来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学成后任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教师、商务印书馆编辑。随后,他转入外交界,任清政府驻美公使馆参赞。1909年(清宣统元年),他改任清政府外交部股长,转年又兼任清华学校总办。
颜惠庆
中华民国成立后,颜惠庆于1912年任外交部次长,于1913年又任德国、瑞典、丹麦公使,驻在柏林。1919年春,他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顾问,参加了巴黎和会,最后拒绝在会议和约上签字。从1912年11月到1922年1月,他两次出任代理国务总理。在1922年、1924年和1926年,他又3次出任国务总理,并在1926年摄行总统职权。
1927年,颜惠庆辞去国务总理职务,举家来到天津居住。他选中天津英租界马场道一处洋楼,其对门是中华民国海军总长刘冠雄的寓所。他在天津居住期间,与大陆银行总经理谈丹崖商讨,又与曾担任过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的龚心湛联系,决定开办实业,不久就成立了“大陆商业公司”,由他担任董事长。“大陆商业公司”开业后,颜惠庆十分繁忙,业务也一度颇为红火。他还非常关心教育事业,曾应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的邀请,出任南开大学董事会主席。
1932年9月,他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出席了国际裁军会议。在会议期间,他与苏联首席代表、外交委员会主席李维诺夫秘密进行复交谈判,达成复交协议,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3年,他被任命为首任驻苏联大使。1936年3月,因对国民党南京政府政策不满,辞去驻苏联大使职务,回国到天津寓居。
1933年驻俄大使颜惠庆乘轮赴俄就任,同行有参加苏俄国际电影展会的胡蝶女士,及赴俄表演的梅兰芳。
颜惠庆住进天津英租界香港路(今睦南道24—26号)一处洋楼。在天津期间,他担任天津自来水公司董事长,兼任几家商业公司董事,还从事慈善事业。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躲避战乱,颜惠庆移居上海。他在上海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委员会,被推举为主席。1939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出席在美国召开的第六届太平洋国际会议,并以特使身份两次谒见罗斯福,促成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和制裁日本。1942年5月,颜惠庆回到上海,担任圣约翰大学保管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银行董事长。抗战胜利后,他被选为上海议员,并担任联合国远东救济与复兴委员会主席。
1949年2月14日,颜惠庆受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托,率上海“和平使者代表团”,以私人身份抵达北京,与中共方面商谈和平事宜。该团又于2月22日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0年5月24日,颜惠庆在上海病逝,享年73岁。毛泽东和周恩来特发唁电向其家属致哀。
颜惠庆在睦南道24—26号的旧居,是一座具有欧洲中世纪古典特征的洋楼,风格别致,典雅秀丽。这里也曾一度成为苏联领事馆和伪满洲国领事馆。目前,由一家公司使用。
作者:贾长华
来源:“老贾笔谭”头条号
编辑:李鹏
统筹:李丽君

正观新闻·正观号
正观新闻正观号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