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试点路段,通过开展“数字化治堵”,日均车流量增长8%、拥堵总时长下降40%、平均拥堵长度缩短68%;在内乡县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水、料、气实现了智能管理,巡检机器人24小时监测猪舍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用AI算法诊断猪群健康情况;在周口淮阳阳光学校AI部教室,学生们听“林黛玉讲《红楼梦》”、与“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传统课堂焕发新活力……这些生动场景,正是“人工智能+”浪潮下产业变革的缩影。
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塑造着未来发展格局。4月24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发布首批13个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和53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通过整合算力、算法、数据等核心资源,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推动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落地,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具备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提出构建基础坚实、创新活跃、产业领先、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格局。根据《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省发展改革委聚焦“四高四争先”,牵头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熟度高、场景示范性强、赋能带动效应显著的垂直行业领域和关键基础领域,开展赋能中心建设。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入选的13个河南省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名单中,主要涵盖医疗、教育、种植、养殖、政务、交通、制造、文旅、文化传媒等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智能语料平台、科学智能等支撑性领域。

“这些赋能中心以打造高价值行业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建设‘人工智能+’行业的供需对接纽带、数据开放枢纽、场景孵化平台、生态培育中心为定位,承担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开展场景示范应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产业创新生态等任务,推动AI深层次赋能千行百业。”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旗下企业获评科学智能、政务行业赋能中心。“豫信电科近年来以‘技术+场景’为核心,深度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在算力基础设施、政务智能化服务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豫信电科集团有关负责人说,相关行业赋能中心将聚焦“科学智能”和“政务行业”领域,以“中原智企”大模型为基础,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产业赋能,加速AI技术在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公共管理等场景的落地,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传统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河南抢占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双高地。

业内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目前仍然处在技术扩散渗透的初期。面向未来,河南要更好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深入挖潜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场景牵引产业、以需求驱动创新,加速成熟场景的规模化复制和推广,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形成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奋力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打造新高地。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