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鹤岗大地之眼”,长2500米,宽1100米,深度180米

“中国大地艺术先行者”王刚又出新作—— “鹤岗大地之眼”。

9月24日,这一宇宙生态艺术巨作的落成仪式暨跨界跨学科研讨会在鹤岗市新岭煤矿北矿坑举行。鹤岗市人民政府、鹤岗市向阳区主要领导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艺术批评家吴鸿、王春辰、刘礼宾、杨卫,生态美学家高山、张慨、严梦阳等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落成仪式暨研讨会。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奠基人鲁枢元教授、哲学家程原教授等学者在会场大屏幕上做线上发言。

鹤岗市是黑龙江四大煤城之一,曾因采煤而富裕,现因资源枯竭面临产业转型,为此制定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

今年4月疫情刚过,王刚“何以黄河”大型个展刚结束,鹤岗市向阳区委书记范吉涛就专程飞到郑州拜访王刚,交谈中范吉涛问:我那儿有南北俩露天矿坑,已经开采了百年,非常壮观,正在进行生态恢复,看看能不能从大地艺术的角度进行改造?王刚仔细观看从鹤岗发来的航拍地图,当发现这两个老矿坑隐约貌似人类双眼时,异常兴奋。因为,他正在苦苦寻觅“把伟大自然与卑微人类结合起来的有意思的表达方式”。艺术家的精神诉求与鹤岗市的社会需求相遇,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拉开序幕。

王刚和他的助手雕塑家张业海多次往返于郑州、北京、鹤岗,观察矿坑现场及其周边环境,了解鹤岗自然风光、人文地理、社会经济,与范吉涛沟通交流。经反复考察、研究、实验,构思出“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的作品形象及理念——在矿坑航拍图上勾画出轮廓分明的“大地之眼”——在鹤岗市、佳木斯市、伊春市接壤的卫星地图上,从两个矿坑出发勾画出“大地之人”的轮廓——制作3D动画让“大地之人”立起、绕护地球、行走太空。作品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宇宙、养护生态,创作原则是保持原始地貌,不破坏植被和周边环境。

王刚的创作构思与当地“生态立市”发展战略非常契合,引起鹤岗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矿坑所在地向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设计师、施工队、摄影师加入创作团队;开采中的矿区对创作团队准入。最终,2.16平方公里的矿坑被用特制环保涂料喷绘成“大地之眼”;王刚捏塑的“大地之人”被制作成行走宇宙的3D动画;在矿坑艰难勾勒、艰险喷绘的过程被制作成纪实短视频。

由于始终秉承保持原始地貌、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大地之眼”的创作团队克服掉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王刚、张业海把高像素的矿坑鸟瞰航拍,扩印成2米宽3米长的图片,在上面画出黑眼球的轮廓线。再进入到2.5公里长、1公里宽、180米深的矿坑里边,凭借超大图片上依稀可见的房屋、道路、高坡、低岗,低洼的水坑等地形标志,寻找位于眼球轮廓线上的“点”,经过攀上爬下反复寻找,最后确定位置,用小红旗标记出巨大的眼球弧线,再用鸟瞰航拍校正点线误差。最终“画”出的黑眼球轮廓“线”70米宽、近3000米长。此“线”跨越曲折盘旋的运输车道和落差高达百十多米的崎岖坑壁。“线”内的鸟瞰面积21万平方米。加上几乎垂直的近2.5公里长、平均120米宽的“上眼睑”,需要喷涂的面积共计30万平方米。他们借来洒水车、高压水枪,拖着八九十米长胶皮水管,站在陡峭的布满滚石的坑壁上,往轮廓“线”内喷涂自己研制工厂代加工的黑色环保水性涂料。最危险的地方,总指挥张业海必定亲自踩点儿,最难站稳的地方,工长曹振军必定亲自持枪喷涂。艺术家和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创作,新岭煤矿派两名安全员时刻提醒他们避让运石头和煤的大货车,矿副总工陈光伟每天下到矿坑观察,每晚在“工作群”里发信息“报平安”。

9月24日,在“鹤岗大地之眼”眼底举办的“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作品落成仪式暨跨学科论研讨会上,放映了这些艰险创作的纪实短片。

这个跨界跨学科研讨会的会场,设计成了表达“大地之眼”创作理念的巨大装置。会议中播放大地之眼作品鸟瞰视频和图像、3D动画以及创作过程纪实短片,立体展示作品形态及其理念。会后,作品及研讨会全部文献由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收藏,面向市民和游客展示放映。

研讨会围绕“鹤岗大地之眼”宇宙生态艺术作品的学术定位,及其在艺术、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走在生态理论前沿的鲁枢元先生,对 “鹤岗大地之眼”的作品价值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说:这个露天煤矿是工业时代的一个象征。工业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人对大自然的一味掠取造成生态破坏。现在王刚把一个工业废墟、一个大地母亲的“疮孔”,变成大地母亲的“美瞳美目”,这体现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解,象征着生态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工业时代向生态时代的转换。“鹤岗大地之眼”象征人类的“反视”与“反思”,反思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所以,王刚这个“大地之眼”,也是现代人的反视之眼。王刚特别强调“鹤岗大地之眼”跟宇宙天体月亮、跟很像美丽眼睛的南环星云遥相对视,这又体现为宇宙精神。总之,这是艺术、艺术家参与地球生态养护实践的一个创举。从生态学的意义上看,不论是时代转换——工业时代转向生态时代;还是意识转换——从狭隘意识转向宇宙意识,王刚的这件艺术品大地之眼,都可以给我们很多非常有益的启示。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工业废墟的生态利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谐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为当地政府提供了以艺术引领文旅业发展的参考思路。

研讨会线上发言的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袁兴中教授说:

此刻我在浙江温州三垟湿地,这是一个大型的湿地,一个生命的乐园。鹤岗市作为传统的煤矿工业城市,在煤炭采空之后整个废弃地的修复重建当中,它的目标也一定是一个森林乐栖、人民乐居、游客乐游的美丽的家园,美丽的生态乐园。艺术家王刚创建“鹤岗大地之眼”这样一个生态艺术作品,以艺术家的视角,融合生态与艺术;以“鹤岗大地之眼”审视地球,审视人类,探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王刚“鹤岗大地之眼”艺术作品,架起了生态与艺术的桥梁。期待着这个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引发一场行动,关于生态与艺术融合,生态与艺术交相辉映的行动,让众多的鹤岗这样的露天采掘废弃地,成为新的美丽的家园。

(图片/赵睿 马建斌)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