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登封时报 王朝锋
近日,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65岁以上老人高兴地聚在一起领取养老金的。
说到袁桥人领养老金,不得不提磴槽集团董事长袁占国及其两个兄弟袁占欣、袁占军,三兄弟是土生土长的袁桥人,他们通过奋斗创业,致富不忘记乡亲。2015年6月,由袁氏三兄弟出资,大金店镇袁桥村成立了河南省首家村级慈善工作站。也就是从那时起,村里老人65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80岁以上每人每月500元;90岁以上每人每月1000元。只要是袁桥村的农民,户口在老家,到了65周岁,就可以申请领取农民养老金了。大家在中秋节还能领到礼品,春节还有村宴款待......而且子女上学、天灾人祸、大病困难,慈善工作站都会给予帮助。真正的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据了解,2015年5月,袁桥村慈善工作站成立时,领取养老金的农民是123人,7年来,65岁以上的农民老人增加了51人,农民养老金也累计发放500多万元。到2023年9月份,65岁老人已经增加到179人,每月发放养老金达到7万多元,据管理人员说,现在每月都有老人过生日,领养老金的人数也在逐月增长。领到养老金的村民说“有钱的感觉真好”,村里老人脸上每天都洋溢着笑容,都在相互攀谈,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相关负责人表示:帮困只是一种手段,资助只能解一时之急,发展才有根本出路。袁桥村是典型的以农耕作业为主要收入的村落,曾是2011年郑州市级贫困村。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他们依托国家振兴乡村经济和精准脱贫的政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自身的“古、文、红、善、梨”发展经济。
“古”: 在袁桥村西,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人类居住遗址—“袁桥遗址”,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9棵古槐树大约550至600年树龄,属一级古树,已被载入《登封古树名木》一书。袁桥古村的古寨墙,由于“土层厚,打头重”而闻名登封,有“南山豹子北山猴,中间有个袁老头”的说法。而现如今的古寨墙,是在保存下来的几段土寨墙的基础上,全部用古砖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将缺失的寨墙进行修复,形状和长度都保持了原来的样子,分别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设三个寨门,被附近百姓誉为“登封小长城”。除此之外,还有500余年的石臼爻、明清时期四合院、古民宅、私塾学院、打更道、秘密暗道、牛王庙等历史遗存建筑。
“文”:袁桥是登封教育史上的典范。在明清时期就是文人辈出,先后有52人获得生员、太学生、庠生等身份,并进入仕场。袁桥村的私塾学校,从清朝嘉庆、宣统年间至民国初年一直未断,至今还有两处学院建筑保存完好。清朝中期至民国时期,一个约50户,300多人的小村落办起了4所学堂,名扬四方。清朝同治年间,袁桥创办的私立学堂,走出了28位教师,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等地执教。新中国成立后,从袁桥村走出的教师有60多人。袁桥人袁学易,1946年河南大学毕业后回到登封,开办登封县中学,就是登封一中的前身,并首任中学校长,为登封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 袁桥有“中共登封红一大”旧址。1938年2月,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袁桥中共早期党员袁毅家中召开。
“善”:从古到今,袁桥人都有慈善之义举。明清时期多次大旱,袁桥人扶赈救济,感动省城,赐匾额“功在会垣”。又有大爱者将借据、欠条当众焚烧,送匾额“焚劵高谊”,这几块匾额目前都在祠堂里面悬挂。
“梨”:在袁桥村北坡,有1000亩40年以上的梨园和800亩核桃园,袁桥村的梨远近闻名,不仅品种优良,而且种类齐,成为宴请宾朋或走亲访友的佳品之一,并开展了“万亩梨园”的主题活动。每到春季梨花盛开,还会举办“梨花节”,九月份举办“香梨摄影大赛”等,袁桥梨园成为古村一景。
据悉,2023年3月袁桥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袁桥村旅游。一幅集文旅融合、历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未来乡村美好画卷已初步成型。
登封时报
登封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