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宋辽对峙

       就在中原地区“走马灯”式改朝换代的这段时间,北国的辽朝也不曾平静。接二连三的皇权之争、宫廷政变,把强权太后述律平挤出了历史舞台。几经易主的龙椅,969年迎来了天赞皇帝耶律贤(庙号辽景宗)。为了答谢把他扶上帝位的重臣萧思温,耶律贤娶其爱女萧绰(小名萧燕燕)为贵妃,紧接着封为皇后。这里需要补述一点前朝轶事——耶律阿保机非常钦慕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元老重臣萧何,建国称帝之后自比耶律氏为刘氏,而将他所倚重的乙室、拔里两大家族赐姓“萧”氏。阿保机还立下规矩,自述律平之后,皇后须从这两大家族中产生,因此辽朝历史上才有了众多的“萧皇后”、“萧太后”及不计其数的“萧”姓嫔妃。助推耶律贤登基的还有能征善战的汉族将领韩匡嗣,之后也颇受重用。人常说将门出虎子,其子韩德让更是有勇有谋,一表人才,常随战出征。据说早在萧燕燕入宫之前,萧、韩两家就定下娃娃亲,正史中未提,这里不再展开叙述。书归正题,新继位的耶律贤人如其名,是辽朝的一位贤明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变法革新,铲除奸佞,重用贤能,把北方紊乱的政局调整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为了稳图中原,耶律贤一改多少年来令中原百姓深恶痛绝的“打草谷”等旧制,进行一系列汉化改革,以汉人能接受的方式向中原地区推进。

       再来说说宋朝。在赵匡胤(庙号宋太祖)和赵光义(庙号宋太宗)兄弟俩的打拼下,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先进行南征,相继征服了吴越,并吞了后蜀和南汉,975年灭了沉醉于诗词歌赋的南唐,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然后又进行北伐,979年灭了在契丹人庇护伞下苟延残喘的北汉,收了一员大将“杨无敌”杨业(弘农杨氏后裔,评书中又名杨继业)。至此,宋朝江山北到河北,南达南海西到川、陇,坐拥中原富庶之地,离九州一统仅一步之遥了。976年某夜,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神秘驾崩,留下了“刀光斧影”的传说,赵光义兄终弟及。接下来,踌躇满志的赵光义就着手夺回燕云十六州。势均力敌的宋辽长期军事对峙由此拉开序幕。

北宋统一中原后,与辽国形成长期军事对峙局面

       耶律贤一向羸弱多病,后来大事多委托皇后萧绰代劳。“刑赏政事,用兵追逃,皆萧皇后决之,辽景宗拱手于床榻而已。”(语出《契丹国志》)萧绰聪明干练,颇有治国理政之才,在她的辅助下,大辽兵精粮足,政局稳定。为了巩固南部边防,她不断加强幽州、蓟州一带的兵力部署。

       979年六月,大宋军队趁着刚刚灭掉北汉的强大声势,加上皇帝赵光义御驾亲征,不辞鞍马之劳继续北进,潮水般杀向幽州(今北京),想借此机会一举夺回燕云十六州。大辽军队也不是吃素的,萧绰选派契丹名将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严阵以待,在高梁河一带(今北京西直门外)以逸击劳,大败宋军。狼狈的大宋皇帝赵光义仅在数名亲兵护卫下仓皇逃回东京汴梁,从此幽州之败便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阴影。

       这一时期,宋、辽两国实力相当,都想通过军事上的较量压对方一头。982年,大辽皇帝耶律贤携皇后萧绰、太子耶律隆绪等一道,统率大军主动南下出击,俨然把南征当成了度假,以示对大宋的羞辱。只可惜耶律贤在南下途中病死,辽军仓促北撤,南征夭折。

       国不可一日无主,按照遗嘱,十二岁的太子耶律隆绪(庙号辽圣宗)继位。母后萧绰临朝理政,时年二十九岁。为了稳定局势,太后萧绰任命韩德让为宰辅大臣,总揽朝政,这在契丹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把如此重任委托于汉人。另外,萧太后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兵权在握的耶律斜轸为妻,以确保军政大权牢牢掌握着自己手里。而在宋朝君臣眼里,此时的北国朝廷孤儿寡母,四下里强权窥伺,维稳都成问题,不可能有大作为,正是大宋复仇雪耻、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于是,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赵光义派遣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北伐,史称“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形势图

       北伐一开始,三路大军势如破竹,捷报频传,连克涿州、朔州、应州、云州,给宋军留下伤痛的幽州近在眼前。契丹国(耶律隆绪登基第二年改国号为“契丹”)太后萧绰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她以幽州为整个战局的中心,部署名将耶律休哥率部在涿州一带进行阻击,再调另一支人马驰援幽州,又派名将耶律斜轸率军西进,一方面牵制大宋中路军,一方面谨防大宋的西路军与中路军合力东逼幽州。部署就绪后,萧绰带领小皇帝耶律隆绪亲自迎敌,在今天的北京南口一带扎下营寨。她要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垮来犯幽州的曹彬东路军,决计留给宋军一个再度兵败幽州的噩梦。

       早在三路大军出征之前,曾蒙羞于幽州城下的大宋皇帝赵光义就告诫诸路将领要稳步推进,不可贪功冒进。而从一拨接一拨的快马战报来看,这雪片般的捷报来得似乎太容易了些,不免让赵光义心生疑虑。果不其然,由于进军速度过快,粮草接济有所不畅,尤其是曹彬的东路军,将士们求功心切,恨不得一日杀进幽州城,以雪前耻。就在东路军众将士认为幽州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时,耶律休哥所部契丹铁骑突然杀出,像一口铡刀,硬生生地切断了大宋东路军的粮道。东路军是北伐主力,兵多将广,足足有十万兵马,粮道被切断后,仅仅十几天,曹彬就不得不因粮草匮乏而退师到雄州,等待补给。皇帝赵光义得报,大为震惊,下旨责备主帅曹彬。这下子,将星云集的东路军就炸了窝,各有各的进军思路,都想立功晋爵,主帅号令无人遵从。众将领最后集体决议,带仅有的五日军粮,反扑涿州。涿州是块硬骨头。萧太后、韩德让领着小皇帝耶律隆绪就在涿州城东五十里扎营,派悍将耶律休哥在此阻击,岂容宋军得逞。经过四日焦灼厮杀,眼看涿州将下,怎奈军粮殆尽,人困马乏,宋军不得不抱憾撤出战斗。由此,事态急转直下,耶律休哥的铁骑向南一路追杀,一战歧沟关,再战拒马河,把疲困饥饿的宋军杀得所剩无几。据《辽史·卷十一》记载:“辽师与曹彬、米信战于歧沟关,大败之;追至拒马河,溺死者不可胜纪。余众奔高阳,又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

       本来互为犄角的三路大军,因东路军的失利,顿时将田重进的中路军和潘美、杨业的西路军置于危局。而契丹这边,早就摩拳擦掌按捺不住的名将耶律斜轸统领十万铁骑一路向西砍杀,连下蔚州、寰州,宋军折损万余。眼看雪耻幽州的计划化为泡影,赵光义只得下诏潘美等诸将领撤兵,同时护送边地州郡百姓内迁。此时,世居山西土生土长熟悉地形的副帅杨业为了能够让数万百姓安全撤离,提出了声东击西打运动战和伏击战的策略。而监军王侁(shēn)却讥讽这位“杨无敌”胆小怯阵,断然否决。西路军主帅潘美命令杨业出雁门与契丹主力耶律斜轸鏖战,自己却带上监军王侁违背事先的约定后撤,陷杨业孤军于死地。据《契丹国志》记载:“杨业力战,自日中至暮,手刃数百人。”战至最后,全军将士死伤殆尽——杨业次子杨延玉战死;杨业长子杨延昭手臂被乱箭射穿,血流不止,带少量伤兵突围;杨业自身也受伤十余处,血染战袍,因战马重伤倒地,被敌军生擒。耶律斜轸佩服杨业悍勇,欲招降之,遭严词拒绝。据《宋史》记载:“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萧太后敬重杨业忠烈,命人在契丹境内的古北口(位于今北京市密云区)官道旁为其立庙祭祀。后来大宋使臣苏辙等人出使北国路经此地,均题诗纪念。而今,庙宇越千年,犹发英雄气。

古北口官道旁的杨无敌庙

       此次“雍熙北伐”,只有田重进的中路军无败绩,但孤军难以持久,最后也只得撤回。就这样,“雍熙北伐”以大宋的惨败收场,赵光义的对敌策略由进攻转为防御,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了永远的梦。

       此后,大宋与契丹两国数次交兵,契丹虽基本处在上风,但要并吞中原,也绝非易事。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