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纸本丙烯 102×153cm 2023

作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谭平以油画扬名,却从未离开与纸的牵绊。从早期水彩画、铜版画用纸,及至后来的版画、素描和拼贴,除了油画布,他“打交道”最多的便是纸。直至2020年,蜗居在家的谭平开始真正在纸上创作,他将这批纸上作品视为三年来的“日记”,并因此有了2023年第一个个展“纸上”。

01

开启新的维度

每隔一段时间谭平就会在原有线索上,打开创作的新维度。这些新维度就像一个个切片,串起艺术家40年余年的创作历程。理解谭平的艺术,不能从一个系列、一种媒介、一件作品去解读,作为有着极强主观能动性的艺术家,他的表达已经不局限于作品本身,展览也是其整体艺术的一部分。

艺术家谭平


“纸上”展览现场,灿艺术中心,2023

2022年,谭平以展览为线索,先后用“告别2022”“内循环”“再问”三个个展,传达出自己近三年的感知。极具戏剧性的是,广东美术馆个展“再问”,从开幕至闭幕始终处于闭馆状态,无意中成为这一年最贴切的表达。

相较之下,2023年首个个展“纸上”(4月8日至5月8日)轻松、明快了许多。在与灿艺术中心创始人李剑光商量展览之时,谭平想了好几个题目,最终直接将题目简化为“纸上”。简单的两个字,涵盖了谭平近三年来的新作,这批大多绘于老水彩纸的作品,色块清透、线条灵动、色彩明艳,它们就像艺术家的日记一样铺陈在观众面前。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谭平对纸这种媒介并不陌生,但将原本在油画布上创作的作品逻辑移植入纸上,这还是首次。这一切源于一次偶然。

2020年,谭平亲历了两件大事,一是正式退休,开始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二是与大多数人一样,经常有大把时间被困在家中。在家中整理东西,偶然找到2000年前后收藏的一批手工水彩纸,由此开始了全新的纸上创作,新的维度再度开启。

《无题》 纸板拼贴 79×72cm 2020


《无题》 纸本丙烯 75×53cm 2021

2020年所带来的改变影响到每个人,尤其对于敏锐的艺术家来说,这种感触更为深刻。这对于谭平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表达恐惧,如何表达事物的复杂性,并形成新的平衡关系,呈现出真实的世界的本质。

这样的思考最终呈现在画面之上。这些于桌面完成的作品,艺术家将一段时间的情绪注入画面之中,纸上丙烯所使用的水性材料,增加了画面的通透性,情绪得以在画面自由游曳。

在谭平看来,油画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如何表达、布局、调度……尤其是大画,需要用冲突来支撑画面,艺术家需要沉浸式投入;小画,尤其是纸本则轻松很多,艺术家甚至可以成为旁观者,跳脱出画面,以他者的视角用感性来创作。

《无题》 纸本丙烯 102×153cm 2023

从画面的颜色中,可以明显感到艺术家心境的变化。延续以往的色彩系统,2020年开始重新处理纸上关系时,因为压抑的心境,往往是黑色居多;2021年开始有变化,色彩变得更复杂和强烈;渐渐地,谭平似乎找到了新的手感和乐趣,越画越大,2022年开始出现1.5米的长卷,2023年也出现了大作品。

在新的尝试与实践中,谭平也渐渐发现了不同的自己。一直以来,谭平的作品理性大于感性,这也是基于现代主义分析方法的必然,他一直追求艺术上的纯粹,强调简约、概括、提炼。这三年很多时间留在室内,没有了社会工作和行政事务,他得以安静地重新审视自己。

“以前总想做系列,现在想每一张都细致、准确,而不是一批作品成为一个符号。”谭平说。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无题》 纸本丙烯 102×153cm 2023

纸上的特性是可以让艺术家很快看到效果,并迅速做出判断,这尤其考验艺术家的画面应对能力。艺术家的敏感、情绪都可以快速得到记录。在这批纸上作品复杂的层次中,谭平添加了很多具体的线,这也是他2020年后作品中比较明显的特征。

这些颇具书写性的线,打破了原有块面的严谨,也击穿了艺术家的理性防线,让感性闯入画面。谭平曾说退休后想好好梳理自己的艺术,更多感性的注入或许就是一个新的维度。

02

纸上雅趣

纸上艺术和中国传统文人精神有着深厚的关联,它们可以是学养深厚的文人艺术,也可以是充满观看乐趣的当代艺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纸,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密码,别有一番雅趣和风骨,这也是纸上的魅力。

《无题》 纸上水彩 25×39cm 1972


《无题》 水粉 23.5×35.5cm 1978

谭平与纸的故事始于1970年代。他曾在一篇自述中提及:“在70年代,画油画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油画颜料很贵,更何况油画纸或布的不菲价格对于无收入的初学者而言更是难以承受。当年,我画得最多的是水粉画,水粉画颜料不仅色彩鲜亮,覆盖性也强。”

谭平一直强调画画是一个过程,布展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他“亲力亲为”设计的展线中,可以看到从早期作品到新作的创作历程。一条艺术家与纸的时间线蕴含其中。

“纸上”展览现场,灿艺术中心,2023


《无题》 水粉 26×38cm 1981


《无题》 拼贴 28×75cm 1998

1980年至1984年间,谭平在中央美院版画系学习铜版画;1989年到德国,也是专攻铜版画,并在1991年在德国柏林举办了版画个展;2013年后他创作了大量素描作品,并为此举办了多个个展。尽管一直在进行油画创作,他却与纸这个媒介紧密相连。

早在1989年,谭平的纸上作品便引发美术界的激烈讨论。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素描大展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网》系列作品,引发学院内外对于“素描”作为独立媒介的前沿性思考。同样是在中国美术馆,2012年个展“1划”中,他在最重要的圆厅展出只有一根线的作品,记录他与时间、空间永恒存在的一瞬间,引发巨大反响。

对于创作的魄力与勇气,正是当代抽象精神使然。“抽象是对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但艺术的来源不是艺术本身,而是环境、社会,感受到这些因素后,表达就具有了当代性。”谭平说。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从1990年初开始抽象艺术的视觉探索,到2000年后更广阔的绘画行动,谭平反复在色彩和空间中游走,作品呈现出清澈明朗的心境与气象。2020年后的纸上作品中,这种气象则更为清晰和明确。

早在德国留学时,谭平便发现追求结果和关注一件作品产生的过程同等重要。这样的关注点也延续到之后的作品中。艺术家与纸的关系,一个是人就纸,一个是纸就人,在这种互动中相互影响和变化,这个过程带给艺术家的感受,以及作品最终带给观者的感受,都是酣畅且愉悦的。

03

自由的表达

谭平的艺术虽然在材料、形式上有多样化的变化,但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那就是脱离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过多的意识形态表述,转向人的内心,转向艺术的视觉性。

抽象艺术对谭平来说只是躯壳和工具,他自由地借用极简主义、观念艺术、偶发、激浪、行动绘画和场域艺术的方式,不断进行洗涤、嫁接、再生的游戏。他从对画面形式的研究,走向了对“绘画”的研究,对产生绘画的动机、条件、语言和观念的研究。最终回到绘画的原点,他试图回答一个最简单也最艰难的问题:绘画是什么?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我们身上带的东西太多了,到现在也不断学了很多东西,其实这些可能都变成束缚我们自由表达的累赘。我希望成为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人。”谭平说。

自由表达是每位艺术家的目标,却也是最难的标杆。艺术家不断通过色彩、观念、空间的改变创作新的作品,就是在寻求自由。并不止步于建立并重复个人语言的谭平,始终坚持精神上的纯粹性。

过去谭平追求的是做减法,现在他更想做一个切面。不考虑协调、整体关系,可以随时停止创作,那一瞬间迸发的未完成感就是时间留下的痕迹。具体何时停止,并不是技术、方法和理念可以决定的,那一瞬间完全依赖于艺术家的直觉。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无题》 纸本丙烯 53×75cm 2021

材料对于艺术家的影响有多大?对于做过版画、画过油画、做过新媒体和行为的艺术家来说,材料早已不是创作的关键,重要的是创作的出发点。环境所带来的感受,情绪所牵引的表达,以及那一瞬间出现的偶然性。

正如此次因偶然而出现的纸上作品,谭平随着这种偶然一路走了下去。在创作中一直特立独行的谭平,始终沿着自己的直觉行动,进入更加自由的状态。

文字|顾博

图片|灿艺术中心、谭平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