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来探十里商圈逛街,非机动车辆到处都是,现在划了整齐的停车线,还有志愿者引导,走起来敞亮多了!” 近日,探十里商圈、河医周边、正弘城商圈、农业路职工医院等周边区域各类交通乱象和占道经营乱象综合治理赢得过往市民纷纷点赞。
郑州市城市管理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聚焦“五圈”(针对商圈、校园、医院、景区、交通枢)市容环境短板,通过网格联动、序化提升、靶向攻坚让“堵点”变“通途”。

引导非机动车分散停放,还路于民

在金水区纬五路(经三路至中州大道)沿线,这片聚集多家省级三甲医院的核心“医圈”,曾因“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多、游商摊贩多,环境交通治理难”的“三多一难”问题让市民头疼。为此,金水区城管部门创新实施“三办五院一专班”协同治理模式成立专班,推动各部门信息互通、执法共管、问题共治,让“医圈”治理从“多头管不好”向“协同管到位”转型升级。
同样在河南省职工医院周边,网格临时党支部成为治理 “主心骨”。针对非机动车车位不足问题,党支部协调街道、医院、周边企业“三方联动”:就近划定5处停车区,引导 1200 余辆非机动车分散停放;将国际企业中心21个机动车位改建为非机动车位,精准填补缺口。同时,联合志愿者、共享单车企业开展“常态化劝导 + 动态运维”,通过现场劝导、指示牌引导,逐步形成停放规范、文明通行的交通氛围。

增设车位配备物资,解决群众停车需求

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周边,管城区城管部门以整合交警、城管执法、社区、周边单位等人员力量,率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专属网格,并成立重点区域治理临时党支部,实行“定岗、定责、定时、定人、定路段”的“五定”制,确保问题“即时发现、即时处置”。协调医院建成 5 层立体停车场新增 154 个车位,更在周边设置“暖心驿站”,配备雨伞、轮椅、饮用水等物资,让就医群众和户外工作者感受到“治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同时,管城区城管部门依托“网格化 + 数字化”平台,对辖区 11 条道路实行重点道路、示范道路、一般道路“三色动态管理”,让治理更精准。
在探十里、凯旋门商圈,中原区城管部门围绕“停车乱、通行堵”问题打出“组合拳”:非机动车治理上,协调商圈开放东广场增设300-400个车位,在小岗刘新村入口划定 150 个专属区域,与共享单车企业建立“定时清运”机制,确保车辆“随停随整”;机动车管理上,推动加装违法停车智能设备,高峰期出动警力引导车辆分流,累计劝离违停车辆 3327 辆次;占道经营治理上,采取“定岗值守 + 流动巡逻”模式,白天巡查、夜间盯守,让曾经“挤不动”的商圈通道恢复畅通。
 从“医圈”的就医路到商圈的逛街路,郑州城管部门用“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以“多元共治”破解民生难题。随着治理的不断深化,更多“堵点”将变为“通途”,让市民在每一次顺畅出行中,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效能与温度。
 正观新闻记者 谷长乐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