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犇《星空-6》(局部)

艺术家章犇的参照往往来自艺术圈之外。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方法与卡尔维诺相似,后者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写小说,将对现实的异化和讽刺述诸笔端。由此也理解了章犇笔下真实且奇幻的现实,是如何一步步被艺术家营建到画面之上的。

01

在坍塌的世界中看到重生

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以系列方式进行写作,很多灵感文件夹源源不断地提供他养分;章犇也有很多灵感文件夹,它们来自于日常的阅读与体验,在画面需要用到某个素材的时候,它们便会自动跳出文件夹,进入艺术家所营建的世界。

艺术家章犇

2023年hiart space深圳空间个展现场

作为一个略显理性的艺术家,出生于1984年的章犇,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时,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方向——对自然主义的表达方式产生厌恶,探索可见事物不可见的一面成为新的兴趣所在。这一兴趣至今仍在其创作中发挥效用。

2021年以来,章犇以每年一个个展的频率,高频次出现在艺术界,从上海、西安再到深圳。

2022年西安美术馆个展现场

2月7日至3月8日,章犇个展“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在hiart space深圳空间展出。展览题目来自于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同名诗,诗中对于历史和形而上的沉思与章犇的作品高度统一。“我将赞美理解为一种反思,在残缺的世界中行走,寻找希望。”章犇说。

章犇《巴别塔-1》 布面油画 120×130cm 2018

展题墙上挂着《巴别塔-1》,这件作品将观者置身于塔内,以仰视的角度看一座残缺的塔,一个正在燃烧的书页缓缓从塔顶“飘落”。通常被隐喻为“变乱”的巴别塔,在章犇的笔下却产生了不可见的另一面:“我视之是与过往、未来联接的一座桥梁,是时间的寓所,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从内部去表现,更凸显其容器的属性。”

展厅的醒目位置,悬挂的是首次公开展出的方舟系列作品。长达3.6米的《方舟-6》是此次尺幅最大的作品,搭建中的方舟之下,扭曲的人类群像中放置一个时钟。这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一种“终极预言”。

章犇《方舟-6》 布面油画 180×360cm 2021

章犇《方舟-6》(局部)

方舟从古至今一直在被人们谈论、书写,人们也一直不停地去在寻找方舟的意义,使用方舟的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方舟已经成为了一部“象征的历史”,它可以表达时间的持续性。

除了《方舟-6》和《回声-1》,展览中的其它作品几乎看不到人的完整形象。章犇直至研究生毕业时都很喜欢画人,他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堆积青春的忧郁。

工作一段时间,并开始博士课程后,章犇慢慢把人缩小,特别是他去非洲仰望法老的金字塔、去美洲探访被雨林所掩盖的玛雅文明后,他觉得人在体量庞大、历史久远的历史遗迹中是非常渺小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章犇《回声-1》 布面油画 114×146cm 2019

这些经历改变了章犇处理个人和世界的尺度,也渐渐深化了他对“剧场”的理解。由时间牵引出的历史与当下、真实与神秘,两条线索在章犇的作品中交织并行。在强大的逻辑结构之下,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史诗性,气势磅礴、细节丰富,他用画笔重构坍塌世界不可不见的一面,最终形成一个独特的世界剧场。

02

在岭南仰望头顶的天空

时间在每个人身上,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在章犇身上,这种反应缓慢却激烈。沿着研究生时确立的方法和路径,章犇不疾不徐,在自己的步调中深化绘画的体悟。2019年,这种平衡被打破。

2019年底,章犇离开生活20多年的北京,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工作:“这边也稳定,不像在北京那样,成天担心工作室被拆。”

章犇《无人之境-7》 布面油画 114×292cm 2022

章犇《无人之境-7》(局部)

岭南文化是独特的,在视觉上来说是繁复、热烈而神秘的。章犇在广州发现了很多新奇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东西,这让他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探索状态:植物园中高大的热带植物,和他在早期创作中想象的植物很像;菜市场里很多奇奇怪怪的海产,以及五颜六色的水果刺激了他的视觉神经。

广州的生活节奏比北京要慢很多,没有那么多令人焦虑的艺术活动,章犇的创作节奏自然也慢了下来,他觉得这种状态舒适而独立。这几年章犇在家做饭的次数多了,生活节奏影响了他的创作状态,之前他创作中的负重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章犇《方舟-3》 布面油画 90×180cm 2018

2017年至今,章犇反复地在“无人之境”“无声的寓言”“巴别塔”“方舟”“星空”这5个系列中游走。前四个系列的作品色调大多灰暗、低沉,而只有“星空”系列在色彩的纯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变得明朗且清透了,画面上残缺的世界仿佛射入一道光。

“星空”系列虽然从题材上来说与地域关系不大,但是色调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毕竟色彩是用于表达情绪的媒介。这正是他到广州生活后带来的改变。

章犇《星空-5》 布面油画 60×80cm 2022

章犇《星空-6》 布面油画 120×250cm 2023

此次展览中的《星空-6》是章犇的最新作品,他对于这件作品景深上面的处理,要比其它系列作品的天空处理得更大、更为深远。

章犇希望观众在观看这幅作品时,能够如旅行者一般在里面行走。由此,一个更加宏大的叙事便展现出来:“‘仰望星空’是西方绘画的大母题,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个别灵魂可以通过凝神静气,向上直达神意,这一过程被称为‘出神’。”

03

让祛魅的世界免于荒芜

细读章犇的作品,似乎在进行一场绘画考古。书籍、手、舟、教堂、钟摆、雕塑残片、云、月球……这些反复出现在画面中的符号,正是章犇“剧场”里的基本元素。它们来源于多个学科,有的来自于古典绘画,有的来自于神秘主义,还有符号学和哲学隐喻,经过那只神奇的画笔,最终构成章犇的“考古的寓言”。

章犇《相对论》 布面油画 50×60cm 2017

章犇《星空-1》 布面油画 80×60cm 2022

有时,章犇的作品中还会出现一些神奇的工具,例如2017年创作的《相对论》中太阳系演示仪、2022年创作的《星空-1》中的神秘多面体。“这些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我编的,我喜欢关注古代的‘黑科技’。”章犇说。

这些科学仪器形象的背后,反映出章犇对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现代社会所强调的就是一种“理性化”,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上世纪初就洞察到了“理性化”造成的弊端,即在根本上抵制一切古代传统社会的神秘和超验之物,他将这一问题称作是“世界的祛魅”。

章犇《巴别塔-4》 布面油画 120×130cm 2019

章犇《巴别塔-4》(局部)

章犇对于韦伯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他觉得祛魅后的世界缺少一个东西来填补,而艺术或许可以呼唤一些神性的回归:“人们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所丢失的情感就是埋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回忆。”

当下的社会正是这样,灯红酒绿的世俗世界全然没有了神的存在。章犇希望观众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认同这些看似合理、却又和现实相比不是那么合理的画面。如果观众和这些作品产生了共鸣,或许才能实现情感上的超越,进而关注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

章犇《无声的寓言-5》 布面油画 90×120cm 2021

章犇《一瞥-2》 木板油画 30×30cm 2021

对于章犇来说,“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所要讨论的是关于终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章犇觉得可以告一段落了。即将进入四十不惑的他,渐渐在广州展开了新系列的创作。

章犇在广州的工作室

对于“未来会变的怎么样”“世界会变得更好吗”之类的问题,章犇觉得谁都说不清楚,自己也没法回答这些问题:“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人在未来存不存在都很难说,所以我一直在画人类退却后的景象。”

文字|于奇赫、张火火

图片|hiart space 深圳空间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