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科普两个知识点。
第一,宦官在明代和明代以后俗称太监。
第二,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叫太监。
明代的宦官机构统称二十四衙门,包括十二监、四司和八局。十二监的长官都叫太监,官阶正四品。副职和下属,有从四品的左右少监和正五品的左右监丞,以及品级不等的大小宦官。
二十四衙门由十二监的第一监司礼监领导,再往上听命于皇帝。他们一切都不受外廷政府干涉,超然于国家纲纪法律之外。
明初,宦官机构进行改制,原本叫做司正和大使的四司八局长官,也都改为掌印太监。宦官的队伍和权力越来越大,巴结讨好他们都得叫太监。
朱元璋进行改制之初,是明令禁止官宦干政的。
《明史·汪广洋传》中记载:洪武十年,朱元璋下诏命令禁止官宦读书识字,十七年又铸造了铁牌立在宫门并刻有如下字样: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是实行中央集权最彻底的一个朝代,废除宰相制度。明代的中央集权不是集权于中央政府,而是集权于皇帝一人,皇帝是十足的独夫政治。
既然没有宰相,全国所有的政务都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无论这个皇帝如何勤政,也不可能事无巨细,于是皇帝就找亲信心腹的宦官来帮忙。
这一帮忙,政权便自然而然地落在宦官手中,这些宦官便是明代所称的“司礼太监”。
司礼监是宦官机构二十四衙门之首,第一位叫提督太监,第二位叫掌印太监,第三位叫秉笔和随堂太监,任务据《明史·职官志三》记载是“照阁票批朱”。
阁票,就是内阁的票拟,内阁对事务草拟的意见。
批朱,秉笔和随堂太监照抄内阁的票拟。
照抄与否,猫腻产生。
假传圣旨,时有发生。
皇帝和内阁之间的空隙,给了太监巨大的权力真空。于是,内阁变成假宰相,宦官变成真宰相。
随着这个局面而来的,便是明代特务制度的空前发展,一个严密、强悍的特务网逐渐遍布全国,而司礼监就成了明代特务的大本营,最高指挥机关。
[本文配图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作者简介:
刘子义,作家,编剧,创意策划人,郑州市“五个一工程”获得者。出版20余部长篇小说,创作10余部影视剧本,代表作《叱咤之城》《枪与玫瑰》《白夜密码》《青堆》等,现潜心创作“刘子义谍战悬疑世界”。
刘子义谍战悬疑世界
一个作家编剧的谍战悬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