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10月29日是重阳节,在这个充满温情的日子里,在荥阳市王村镇柏朵村委大院,一场以“金秋墨韵,爱暖重阳”为主题的重阳千叟宴活动温情上演。这场别开生面的重阳敬老活动以文化为媒介,以服务为纽带,以真情为底色,不仅让柏朵村的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与关怀,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更在全村乃至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风尚。

活动现场内容丰富多元,精彩不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蒋头舞狮现场助阵,精彩的表演拉动着现场气氛持续升温,歌曲《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唱出了深深的感恩之情。戏曲、广场舞等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用饱满的热情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义诊区,来自知名医院的专家教授,现场为老人提供免费诊疗,健康咨询等帮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义剪区,志愿者手法娴熟、技艺精湛,用心满足每一位老人的理发需求;另一边,受邀而来的国家级书画老师张凌超等一行挥毫泼墨,一幅幅蕴含福寿寓意的书法作品新鲜出炉,赠送给现场老人,传递美好祝福。
这不仅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更是一场融合了艺术熏陶、健康关怀与生活便利的文化文明实践。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凌超先生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宝贵先生,他们不仅带来了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供村民欣赏,更在活动现场铺开宣纸,即兴挥毫。

张凌超先生笔下的山水气势雄浑、意境深远,他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乡村老人的敬意融于笔墨之间。吴宝贵先生则擅长花鸟人物,其作品栩栩如生,充满生活情趣,一幅幅象征长寿安康的松鹤图、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图在他笔下流淌而出,引得老人们连连称赞。他们耐心地与围观村民交流,讲解书画知识,让高雅艺术不再遥不可及,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名家画画,今天能亲眼看到,还能听老师讲解,真是太好了!”年过七旬的老人徐同安激动地说。艺术家们表示,深入基层、服务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希望能用手中的画笔,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用艺术温暖人心,丰富老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些现场创作的作品,部分赠予了村里的长寿老人和模范家庭,部分将留存村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柏朵村宝贵的文化财富。
与此同时,省委统战部组织的义诊、义剪区域也排起了长队,洋溢着浓浓的邻里温情。他们耐心细致地为老人们测量血压、检测血糖,解答关于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与保健问题,并针对个体情况给出专业的健康指导。医护人员还向老人们普及了秋季养生知识和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去一趟医院不容易。医生们到村里来免费给我们检查,真是太贴心了!”刚做完检查的李大爷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义剪摊位前,志愿者理发师们手艺娴熟,态度温和,一边为老人修剪头发,一边唠着家常。伴随着剪刀的“咔嚓”声,老人们原本有些凌乱的头发变得整齐利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理完发的张老先生照着镜子,满意地说:“这发型真精神,感觉年轻了好几岁!”
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人们的实际需求,传递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与尊重,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近年来,王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用文化温暖人心,用真情凝聚力量”的工作导向,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模范评选、文化下乡、志愿服务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正是王村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基层凝聚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记者 姚辉常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康迪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