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呈现的“重阳诗乐会——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郑州诗词专场演出”在郑州文庙上演。作为“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的预热活动,本场演出以诗乐相和的形式,带领现场观众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隽永韵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演出在《诗经·小雅·鹿鸣》的庄重乐声中拉开帷幕。曲调围绕鹿群呼朋引伴的景象铺陈,传递出宾主和乐、敬贤重友的深厚意蕴。随后,呼应重阳“登高”习俗,一曲基于杜甫同名诗作的《登高》被深情吟唱,尽显沉郁顿挫的生命重量。
除《登高》外,本场诗乐会还特别演绎了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这几位与郑州渊源深厚的唐代诗人的名篇。其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古乐铺陈中吟诵而出,再现了江畔偶遇、天涯共鸣的千古慨叹;刘禹锡的《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随乐声悠扬起伏,描摹出月下泛舟、思乡怀人的思远情愫;李商隐的《夕阳楼》则借古韵沉吟,将登临怀远、身世飘零的寂寥心绪层层浸染,余韵绵长。

演出下半场聚焦《诗经》篇章。《关雎》作为《诗经》开篇之作,以质朴吟唱传递穿越千年的纯粹情感。随后,《子衿》《溱洧》《有女同车》《女曰鸡鸣》等《郑风》中的经典篇目依次上演,再现了《诗经》时代中原大地上先民们淳朴真挚的情感与生活场景。
整场演出以“诗乐一体”为特色,将诗词与古乐深度融合,重现了中国古代“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雅集传统。这些诗作不仅连接着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更凸显了郑州作为诗词重镇的历史底蕴——从《诗经》的婉转情致,到唐代诗坛的璀璨群星,郑州的土地上始终流淌着不息的文脉与诗情。

乐声渐远,秋意正浓,本场演出也为“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拉开了诗意序幕。10月29日,论坛将在郑州正式举行,以“传承中华经典诗词,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汇聚众多学者、诗人与文化名家,通过主旨发言与圆桌对话,共同探讨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统筹:王绍禹
编辑:许怡童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