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词浸润社会每个角落,让国人随时随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延续性。”10月29日,重阳佳节之际,“传承中华经典诗词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举办。论坛期间,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林峰接受采访,就诗词文化传承创新、郑州诗人IP打造及文化出海等议题分享深刻见解。

谈及诗词文化当代发展的创新路径,林峰表示,中华诗词学会始终以传承发展为核心使命,除论坛这类高端交流平台外,持续推进“诗词七进”工程——让诗词走进企业、农村、机关、社区、家庭、景区、学校。这一举措与论坛推动的文化传播形成合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诗词传承体系。

针对郑州作为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大诗人故乡却鲜为人知的现状,林峰提出系统性推广建议。他强调,这些诗人的经典作品家喻户晓,但生平履历、出生地等背景信息传播不足,需政府、媒体与文化界协同发力。“可在公园、商圈等人流密集区设置诗人塑像及简介铭牌,让市民与游客直观了解乡贤成就;同时制作精品宣传片,通过影视渠道、新媒体平台全网传播,让郑州诗人故事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据悉,郑州已推出“跟着诗词游郑州”系列短视频,正以创新形式激活城市诗词基因。

在文化出海热潮下,郑州诗人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关注焦点。林峰指出,杜甫、白居易等早已是古代“文化出海”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借中外商贸交流广泛传播,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事实上,杜甫被誉为“宇宙诗宗”,其诗作在朝鲜半岛备受推崇;白居易则被尊为“日本文化的恩人”,《白氏文集》深刻影响日本平安时代文学,这些历史印证了郑州诗人的世界级文化价值。

林峰表示,此次论坛在郑州举办,既是对郑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助力,更能推动郑州深挖诗词资源。“希望以论坛为契机,让郑州的诗人IP更鲜明,让中华诗词在当代绽放更持久的光彩。”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