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些医院,我们常会目睹这样的场景:有的科室连走廊都加满了床,有的科室则很多病床空着。这般“忙闲不均”的现状,导致急需住院的病人只能焦急等待,而宝贵的医疗资源却在无形中被浪费。

那么,“共享经济”时代,如何让病床也能“共享”?郑州市推出的“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便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所谓“全院一张床”模式,就是取消床位的科室专属属性,由医院成立专门调配中心,通过信息系统统筹管理全院床位资源。

一方面,这大幅提升床位利用率,从根源上缓解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困境;另一方面,这激活了闲置的医疗资源,让每一份医疗力量都发挥最大效能。

也许,会有患者担心,住到其他科室是否会“没保障”?其实,这一模式下,患者仍主要由专科收治,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在病床分配上,也并非随意混住。目前,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基本遵循“就近原则”,将患者收住到相似专科或位置相近病区。这既能保证患者治疗质量和安全,也能让共享病床惠及更多患者。

其实,郑州市推出“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不是偶然,而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结果。早在2023年10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就推出便民就医“优流程”七项举措后,郑州市便立刻响应,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

比如,郑州市中心医院靠智能平台实时盯紧床位动态,按“急诊优先、专科相近、区域相邻”原则调配,精准又高效;郑州九院搭建“床位一张图”平台,全院床位状态一目了然,真正实现数据跑路、医生协同、患者少等。到2025年,郑州市卫健委又制定实施方案,将该模式在全市公立三级医院推广,让患者就医体验持续升级。 

毋庸置疑,“全院一张床”模式是有益的,但这涉及多部门深度协作,仍存在一些挑战。于医院而言,跨科调配如何快速有效?传统科室利益壁垒如何打破?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看似一张床,背后实际牵扯很多,比如专家资源、护理甚至财务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要让“全院一张床”模式稳稳落地,需要各方“共想办法、共破难题”。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医院主动创新;医院需进一步优化调配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协同效率,甚至在最初病房规划分配上做好科学设置;患者也可多一份理解与配合,相信跨科诊疗的专业。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将好事办好。

“全院一张床”模式,看似只是床位管理的小改变,实则是患者至上和城市温度的大体现。未来,相信会有更多患者告别住院焦虑,在高效、暖心的医疗服务里,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