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武校生“竖店”打工,开启功夫“龙套”之路!
“努力!奋斗!” “临时演员也是演员!”舞台上武术与舞蹈完美融合,镜头前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从训练场到摄影棚,从武术套路到影视剧本,少林小龙武校的师生正在用拳脚开辟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
武术学校的影视表演实践!
压腿、踢腿、空翻、套路练习……当“竖店”的风吹到嵩山脚下,少林小龙武校影视艺术部训练馆内,年轻的学员们挥洒汗水只争朝夕。教练吴鹏和陈思彤在学生中穿梭指点,他们的教学任务除了武术训练,还多了一门特殊课程——影视表演。
将武术与表演结合并非易事,学生们需要在不影响武术训练的前提下,挤出时间学习表演知识,此外如何将武术的刚劲与表演的柔和完美结合,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2024年至今,这所武校的学生参与了《桃园小县令》《彩票大混战》《万米危机》《卧底》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剧组中,师生们不仅担任武打替身,还出演有台词的角色。
“短剧、网络电影一般不用吊威亚,它们和大电影是有很大区别的,大多数动作学生都能胜任。”教练任二众经常带着学生参加拍摄实践,自己也曾被导演拉着客串反派,不过在最近的一部网剧中他已经穿上了警服。
在一个网剧剧组,导演得知他和学生来自武校,当即挑选一名男生剃了光头充当反派替身。这次拍摄之中,男生被正派主角过肩摔至两块石头之间,“重复拍了二三十遍,按要求背部得实打实地摔到石头上”。
“学生有韧劲,有新鲜感,我看着还是有点心疼!”任二众说,过肩摔对武校学生来说并没有难度,动作的危险性学生也能承受,这对刚刚涉足影视表演的学生是机遇,也是磨练。
从反派开始的“龙套”之路!
电影《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演绎的龙套角色用尽全力喊出了“努力!奋斗!”,少林小龙武校的学生从扮演反派和路人甲乙丙丁开始,积累着一段又一段新鲜又宝贵的的影视剧经验。
13岁女孩戴语嫣武舞双修,去年参加市级拉丁舞比赛获得过冠军,今年上半年参加武术比赛又进入了前三名。“一遍过不了得重复好几遍,最主要是不能笑场。”2024年,她第一次加入网剧剧组做群演,虽然未能展示武术和舞蹈功底,却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少年卢金涵在读高二,习武多年的他转攻散打,树立了当兵报国的志向。这两年,在网剧和微短剧中,他出演保安、保镖、小混混,换一套衣服就演绎不同的人生,偶尔能加入一些动作。
“希望动作能多一些,再加上几句台词!”卢金涵在校选修了口才课,但参演多部网剧度没混到一句台词,让他感觉遗憾,也充满了期待。
因“叛逆”而学武的毛一凡已不再沉迷游戏,他在市级武术比赛中拿到了第三名的成绩,还连续参演了十多部网剧和一部院线电影,当过反派替身,不加威亚被主角踹飞,算是正式踏上了“龙套”之路。
“我感觉难度不大,比较有意思,这种拍戏的感觉挺好,以后毕业了也想发展一下!”谈起向主角挑衅遭到反杀的场景设定,他说很多经历让人想起电影《喜剧之王》,而周星驰那句“临时演员也是演员”鼓舞着他。
功夫演艺的影视传播尝试!
在少林小龙武校,像毛一凡这样同时学习武术和影视表演的学生有1000余名。学校影视艺术部开设了武术套路、散打、短兵、影视表演、中国舞、拉丁舞、声乐、功夫街舞等多元化课程。
“武术是基础,表演是延伸。”影视艺术部主任刘志瑞认为,学校培养的不是单纯的武打演员,而是具有扎实武术功底的表演人才,学校已经推出自己的影视制作项目,让学生们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演出全程参与,全面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登封市树立了“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发展理念,特别是在“提升少林功夫传播力影响力”中提出的“功夫演艺”和“功夫主题微短剧拍摄”为武术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少林小龙武校则与多家影视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数百名毕业生进入影视行业工作。
2024年7月,学校与你好功夫(河南)演艺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大型实景地方特色的人文大剧《功夫天下》秀的驻场表演。2025年,学校借助郑州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机遇,与广州蜜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合星晟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联合制作拍摄武术元素短剧《重燃》。
“这些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更为他们铺就了就业道路。”校长陈同川表示,从训练场到摄影棚,从武术选手到影视演员,学校师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新时代武术人的多元发展。
功夫与微短剧的艺术融合!
释小龙、释小虎、蒋璐霞、孟彦森……这些明星校友成为在校学生的榜样和奋斗目标,他们定期回校交流、分享行业经验和成长故事,也让在校学生看到了武术专业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最大的挑战是要改变思维方式。”表演课老师王璐表示,武术强调力度和速度,而表演需要细腻的情感表达,学生们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为此,学校特别增设了戏剧游戏、情景模拟等课程,帮助学生打开内心,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角色情感。
2025年7月,少林小龙武术学校影视艺术团成立,标志着这所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在影视艺术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开启了武术与艺术融合的新征程。此外,学校谋划建设的“功夫主题”微短剧拍摄基地,以及与多家影视院校开展的合作,也将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表演机会。
“我们不仅要培养会武术的演员,更要培养有文化底蕴的艺术人才。”陈同川介绍,学校借助郑州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机遇与多家公司在短剧领域进行合作,并依靠影视艺术部和自有的影视公司拍摄了十多部微电影和网大电影。
从训练场到摄影棚,从武术选手到影视演员,少林小龙武校的师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武术人的多元发展。他们的经历证明,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一座通往更广阔天地的桥梁。
郑州日报记者 汪永森 文 白韬 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