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街道迎宾社区的活动室里,中药香囊的清雅香气、扭扭棒的鲜亮色彩与学员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为期两天的“巧手赋能,点亮未来”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落下帷幕。30余位残疾人学员带着亲手制作的香囊、花束和编织袋满载而归,更揣着一份靠技能自立的信心。

三门 “接地气” 课程,解锁就业新可能

“这是艾叶,驱蚊。这是丁香,安神,混在一起装袋,就是咱们的古法香囊。”讲师手里捧着中药材,边让学员闻味辨认,边手把手教布料裁剪。学员李大哥手指不太灵活,讲师就握着他的手慢动作演示缝合,“您看,针脚间距匀一点,既结实又好看。”不一会儿,一枚枚绣着花纹的香囊在桌上排开,学员们纷纷拍照发朋友圈:“没想到我也能做文化创意产品。”隔壁桌的扭扭棒课程更显热闹。

五彩扭扭棒在指尖翻飞,转眼变成金黄的向日葵、粉嫩的玫瑰。“以前总觉得手工离我很远,今天才知道,跟着学都能会。”28岁的学员小周举着刚做好的花束,眼睛亮晶晶的。讲师还现场演示如何给花束包装、拍短视频,“这些花束能当节庆礼品,线上卖很受欢迎。”最实用的要属手工编织袋课程。“家里买菜总需要布袋,学这个正好用得上。”学员张大姐边听讲师讲编织手法,边跟着绕线。遇到她手指发力困难,社区志愿者立刻上前搭把手,帮她固定毛线。当张大姐完成第一个米白色编织袋时,她反复摩挲着袋面:“这袋儿结实,以后不仅能自己用,说不定还能卖钱。”

温情满课堂,信心比技能更珍贵

培训全程,“耐心”是最常听见的词。讲师们采用“讲一步、做一步、帮一步”的模式,对操作不便的学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全程贴身协助。“这里要打个活结,方便调整松紧”“您慢慢来,我们不着急”,鼓励的话语此起彼伏。“以前总觉得自己啥也干不了,待在家里闷得慌。”张女士的话说出了不少学员的心声,“现在学会了编织,不仅能做东西,还觉得自己有用了,心里亮堂多了。”还有学员主动提议:“以后咱们能不能组个小队伍,一起做手工、卖产品?”现场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

培训不是终点,就业桥梁已搭起

“教会技能只是第一步,帮大家把技能变成收入,才是最终目的。”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会为每位学员建立跟踪档案,一方面对接爱心企业搞“手工义卖”,另一方面联系线上平台,教大家拍短视频、开小店。“我们还在谈来料加工订单,争取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这场培训,不仅让残疾人学员掌握了实用技能,更帮他们重拾了生活的底气。未来,迎宾社区还会继续推出更多“家门口的培训”,让更多特殊群体靠双手点亮幸福,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掉队。

记者 张国庆 通讯员 马妍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王洋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