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稳定耕地净增加193万亩;被评为全国5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领先”省份之一;累计修复山水工程面积180万亩……10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总体情况,以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效。

记者在现场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保权益、保安全,顺利完成了“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支撑服务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硬措施牢守耕地红线

全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扛稳扛牢从严保护耕地政治责任。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控建设占用耕地,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并建立综合监测监管机制,完善“人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从严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以“长牙齿”的硬措施,“零容忍”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十四五”以来,全省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比例由6.72%下降到0.76%,共补充耕地87万亩,稳定耕地净增加193万亩,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耕地保有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超出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为建设农业强省夯实了耕地根基。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立

我省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撑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

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和现代产业项目落地实施,累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47.37万亩,保障临时用地25.58万亩。有效支撑了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原之光”、国际陆港等一大批引领性项目快速建成投产,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支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4.9万亩、设施农业用地83.44万亩。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5.24万亩。持续完善节约集约用地“1+N”政策体系,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累计盘活土地206.12万亩,盘活存量日益成为保障各项建设用地主渠道。

累计修复矿山面积34.7万亩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生态保护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划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7020平方公里,将沿黄重要生态功能区、潜在生态价值区纳入保护范围,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在沿黄九省区率先开展黄河左右岸协同治理,接续实施南太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国家重大山水工程,累计修复面积180万亩,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同时突出抓好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鹤壁、郑州、安阳、平顶山等国家示范项目,全省累计修复矿山面积34.7万亩,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18家,其中国家级83家,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5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领先”省份之一。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造林658.61万亩,森林抚育1004.52万亩;治理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土地100.95万亩,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打牢了生态基础。

此外,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提前超额完成金、铝、铁、铜等战略性矿种找矿任务,新发现矿产地31处,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申报高纯石英新矿种。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全面盘点、公开推介找矿成果,矿业权出让成交额297亿元,矿业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创新构建矿产资源全链条日常监管机制,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持续向好。

绿水青山有了“户口簿”“身份证”

“十四五”以来,河南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对91项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事项全面优化改进,精简审批流程,简化申请材料,严把审查质量,缩减审批时限,为企业经营和群众办事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截至2025年9月底,共接到申请10175件,受理10092件,办结10026件,受理率99.18%,办结率98.53%。建立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政策体系,31个重点区域完成公告登簿,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有了“户口簿”和“身份证”;办好不动产登记民生实事,深入开展清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累计化解问题楼盘、保交楼、保交房项目近7000个,房屋200余万套,常态化实施“交地(房)即交证”,持续推广“带押过户”“无还本续贷”等创新举措,解决了一批群众、企业的“烦心事”“操心事”,不动产登记指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优势指标;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确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135.64万宗、房地一体宅基地1249.6万宗,赋予了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加强征收土地涉及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安置管理,严格实行足额落实补偿、先补偿后搬迁、征地信息公开等举措,让农民群众更有安全感、获得感。

记者 孙雪苹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