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稳定耕地净增加193万亩;被评为全国5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领先”省份之一;累计修复山水工程面积180万亩……10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在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保权益、保安全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总体情况,以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效。
以“长牙齿”“零容忍”的硬措施
牢守耕地红线
从严保耕地,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全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扛稳扛牢从严保护耕地政治责任。一是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构建“1+N”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体系,坚持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将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全流程、全链条监管补充耕地。三是从严执法督察。建立综合监测监管机制,完善“人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从严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以“长牙齿”的硬措施,“零容忍”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十四五”以来,全省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比例由6.72%下降到0.76%,稳定耕地净增加193万亩,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耕地保有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超出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为建设农业强省夯实了耕地根基。
新发现矿产地31处
成功申报高纯石英新矿种
统筹保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撑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实施,乡镇规划全部形成成果,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按需推进,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二是高质量发展用地保障应保快保。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保障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和现代产业项目落地实施,累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47.37万亩,保障临时用地25.58万亩。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4.9万亩、设施农业用地83.44万亩。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5.24万亩。持续完善节约集约用地“1+N”政策体系,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累计盘活土地206.12万亩,盘活存量日益成为保障各项建设用地主渠道。三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提前超额完成金、铝、铁、铜等战略性矿种找矿任务,新发现矿产地31处,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申报高纯石英新矿种。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全面盘点、公开推介找矿成果,矿业权出让成交额297亿元,矿业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建成绿色矿山218家,其中国家级83家,居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5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领先”省份之一。创新构建矿产资源全链条日常监管机制,把违法采矿行为发现在初始,纠治在萌芽,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持续向好。
全省累计修复矿山面积34.7万亩
有力守护绿水青山
优先保生态,厚植美丽河南绿色底色。清单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快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沿黄九省区率先开展黄河左右岸协同治理,接续实施南太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国家重大山水工程,累计修复面积180万亩,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二是突出抓好矿山生态保护修复。颁布实施《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是全国首个从地方性法规层面规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省份。实施6个国家历史遗留矿山示范工程,入选数量和获得奖补金额居全国首位。加强对生产矿山的日常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督促矿山企业落实“边开采、边修复”责任,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全省累计修复矿山面积34.7万亩,有力守护了绿水青山。三是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全面推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精准安排绿化任务,完成造林658.61万亩,森林抚育1004.52万亩;治理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土地100.95万亩,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打牢了生态基础。
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有了“户口簿”和“身份证”
确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135.64万宗
用心保权益,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一是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改革,开展全省范围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建立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政策体系,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34个重点区域完成地籍调查,31个完成公告登簿,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有了“户口簿”和“身份证”。二是办好不动产登记民生实事。全面落实证缴(罚)分离、容缺办理等举措,深入开展清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累计化解问题楼盘、保交楼、保交房项目近7000个,房屋200余万套,常态化实施“交地(房)即交证”,持续推广“带押过户”“无还本续贷”等创新举措,解决了一批群众、企业的“烦心事”“操心事”,不动产登记指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优势指标。三是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确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135.64万宗、房地一体宅基地1249.6万宗,赋予了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加强征收土地涉及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安置管理,严格实行足额落实补偿、先补偿后搬迁、征地信息公开等举措,让农民群众更有安全感、获得感。
“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
全力保安全,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红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范化解自然资源领域风险。坚决打好地质灾害防治硬仗,动态掌握风险底数,实现全省70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的1:5万调查全覆盖,对首批52个高与极高风险乡镇精准实施1:1万精细化调查;推进“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严格执行“三查”工作机制,精准制定防灾预案,落实临灾预警,做到既看住隐患点,又防住风险区;实施综合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保障了1.65万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拧紧了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地勘行业、测绘行业的安全管理不断规范,安全生产双重防控体系持续完善,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常态化长效化,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正观新闻记者 孙雪苹 文/图)
编辑:宋雨馨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