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起初是无声的。直到窗外渐沥起来,才惊觉秋雨已至。那声音细细密密的,不似夏日暴雨的锣鼓喧天,倒像是谁在暗夜里幽幽地叹息,一声接一声,不肯停歇。

我放下读到一半的书,走到窗前。玻璃上纵横着雨痕,将窗外的灯火晕染成一片模糊的光海。路灯下,能看到雨丝斜斜地飘洒,像是天地间悬了无数银亮的丝线。晚归的车辆驶过,轮胎碾过湿漉漉的路面,发出沙沙的声响,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最终消失在雨声里。

这样的雨夜,总让人无端地想起些什么。想起少年时,也是这样听着秋雨敲窗,心里却满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轻狂。而今人到中年,听雨的心境竟大不相同了。雨还是那样的雨,听雨的人却已在岁月的流转里,添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白日里在办公室忙碌,穿梭在工地与办公桌之间,处理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议。只有这样的夜晚,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雨声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也涤荡着白日积攒的浮躁。忽然想起李清照的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八百年前的才女,是否也曾在这样的雨夜,感受过相似的孤寂与清醒?

雨声时密时疏。密时如万马奔腾,疏时如窃窃私语。这多像人生的节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急促时来不及细想,只能埋头赶路;舒缓时又难免胡思乱想,将过往的得失一一盘点。

窗台上的绿萝在雨夜里显得格外青翠。叶片上的灰尘被雨水洗净,油亮亮的,透着倔强的生机。这盆绿萝陪了我五年,从办公室搬到家里,见证了我职业生涯的起起落落。它不言不语,只是静静地生长,每年春天都会抽出新的藤蔓。植物比人懂得顺应时节,该落叶时落叶,该发芽时发芽,从不强求,也从不犹豫。

雨渐渐小了。能听见檐水滴落的声音,叮——咚——,清脆而寂寞。远处传来隐约的犬吠,更衬得夜深沉。我沏了杯热茶,茶香在雨夜里格外浓郁。捧着温热的茶杯,忽然觉得,这样的独处其实是一种馈赠。无需扮演任何角色,只是纯粹地与自己相处,听雨,品茶,任思绪飘散。

想起明天还要早起,还有一堆待办事项。但此刻,且允许自己偷得这片刻的闲适吧。秋雨过后,该是真正的凉了。得把衣柜里的厚衣服拿出来晾晒,还得记得给母亲打个电话,提醒她添衣。

不知何时,雨完全停了。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从树叶上滑落的水滴,证明这场秋雨曾经来过。我轻轻推开窗,一股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夜空被洗过,显得格外澄澈,几颗星子疏疏地亮着。

这一夜的秋雨,带走了夏末最后一丝燥热,也带走了心头的些许尘埃。明日醒来,世界该是另一番清朗模样了。

(作者 回眸 来源 作家美文微信公众号 AI主播 制作 杨铁虎)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