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变化,离不开王书记的带领!”走进荥阳市广武镇王沟村,提及村党支部书记王旌障,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自2021年1月任职以来,王旌障始终锚定乡村振兴目标,聚焦村民“急难愁盼”,从基础设施升级到民生服务优化,用实干担当为村庄注入发展活力,成为村民心中靠谱的“领头人”。
“以前卖石榴苗靠赶集,现在直播就能卖到外地;闲了去石榴广场唠嗑,丰收季还能在那儿晒粮食,年关更有免费春联领。这五年的日子,越过越得劲!”提起王沟村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特别满足。提起刚任职时,村党支部书记王旌障还是个“门外汉”,但他从熟悉情况入手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组织村“两委”研究制定了符合村情的五年计划,及每年的工作目标任务。现在五年任期届满,这份浸透着“累”与“乐”的答卷,以产业为基、民生为要,勾勒出王沟村的振兴图景。
党建筑基:锻造“主心骨”,党员冲在前
“村子要发展,党组织得先强起来。”王旌障始终把党建摆在首位,以“每月集中学、季度评实效”为抓手,组织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模范,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动力。
5年间,村党组织持续“造血”,发展党员6名、预备党员2名,培养35岁以下后备干部2名,让党组织成为村民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为全村发展稳住了“压舱石”。
产业破局:老产业玩出新花样,农户增收有底气
作为石榴种植大村,王沟村曾长期受“技术弱、销路窄”困扰。王旌障牵头打出“技术+直播”组合拳,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石榴修剪、病虫害防治专项培训15次,覆盖全村多数种植户,推动种植从“凭经验种”向“按技术管”转变,石榴苗品质显著提升。同时,鼓励年轻人试水直播带货,帮8户农户搭建直播账号、协调场地设备。如今,村民对着镜头就能推介石榴苗,订单从周边市县延伸到山东、陕西等地,单户年均增收显著,彻底破解“石榴苗木销售难”的老问题。
“以前守着苗愁销路,现在一场直播能卖几百株,收入比往年翻了番!”村民的笑容里,藏着产业发展带来的“增收底气”。
民生升级:广场藏暖意,小事见初心
产业稳了,民生福祉更要跟上。5年来,王旌障把村民的“急难愁盼”记在心里、落在实处:引资350余万元建成两座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石榴广场”,中心设石榴雕塑、宣传栏讲石榴故事,丰收季是晒粮宝地,闲暇时是休闲场所;年关邀请省、市书法家来村义务写春联,5年送出2000余幅,红纸上的墨香满是文化暖意。“我每年都让书法家帮我写一幅带‘石榴’的春联,去年写的‘石榴满枝丰,日子节节高’,贴在门上特别喜庆!”村民王大叔说着,还拿出手机里存的春联照片。
不仅如此,王旌障还推动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引资装压力罐实现24小时供水,修2.5公里生产道路和10000余平方米村内道路,更换350多个老化电表箱和上万米线路,推动80%农户用上天然气,让村民日子从“方便”变成“舒心”。
接续奋斗:带着“遗憾”再出发,未来更有盼头
“四组出村道路还没修通,村民人均收入还有提升空间,这是我任期的‘遗憾’,也是新一届班子的‘目标’。”王旌障的坦诚里满是责任。如今,新一届村“两委”已启动四组出村道路的前期调研,还计划在石榴广场旁加建“石榴文化角”,同时谋划“石榴采摘+乡村旅游”,让石榴产业从“卖苗木”向“玩体验”延伸,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让王沟村的日子更红火。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马珂 文/图
统筹:曹杰
编辑:李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