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八“景”·唤醒重塑

——主城焕新藏着哪些流量密码系列报道

阜民里:老城墙下潮玩地

行走在城市街巷间,那些带着“里”字的地名总藏着特别的故事。郑州的“里”更有韵味,蕴含着诗意:阜民里、仁寿里、梧桐里、北庆里、陇海里、郑新里、南庆里……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里”,在城市更新中既守住老郑州的根与魂,又透着新生活的鲜与活,成了串联古今的独特坐标。

脱口秀、实景剧本杀、曲艺表演、主题音乐会……当国庆遇上中秋,阜民里这个新晋潮玩地让市民游客体验到了众多“新玩法”。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会客厅

“阜民”二字,藏着老郑州最朴素的愿望——物阜民丰,民殷财阜。这条紧邻商都城墙阜民门的小巷,近百年的故事都刻在红砖红瓦里。

阜民里夏日阳台音乐会火爆“出圈”

​“短短几年时间,阜民里真的是‘脱胎换骨’,这里看起来既潮又好玩。”家住城南路的马先生细数变迁,充满喜悦和激动。

“管城区是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所在地,保护郑州的文化之根、城市之魂,打造‘新烟火’生活美学引力场、叙事性文化场景体验街区。”管城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管城区深化文旅文创融合,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商代王城遗址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通过商业项目与历史文化、现代技术与文物遗存的有效嫁接,倾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起步区和承载区。通过“一带一园六街六片区”更新改造,推动老城复兴、古都新生,打造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国家中心城市高品位文化主地标和城市会客厅。

郑州建中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凯表示,经过加工改造、精雕细琢,阜民里一经亮相,立马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不仅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辖区群众的强烈愿望,百年街巷格局肌理与近代郑州建筑风貌体系融合,聚焦“雅、潮、娱、戏”多重元素,实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打造多业态培育消费新场景

老城复兴,古都新生。让千年商都重塑荣光,管城区通过“留改拆建”等手法实施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和微改造,最大限度保留城市文脉,为特色街区的文化焕活与产业复兴提供空间基础。

秉承工匠精神,追求细节品质,阜民里高标准打造城市更新样板精品。通过空间规划和场景营造培育多元业态,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乘数效应,破解传统城市更新以单一改造和建设带来的经营难题。

阜民里城市更新文旅融合项目整体分为A、B、C、D4个区域,涵盖策展空间、餐饮美食、休闲娱乐、非遗文创等多类业态。A区定位“雅”,打造郑州独有的城市文化记忆;B区定位“潮”,打造潮流动线;C区定位“娱”,打造悠享玩味的消费场景;D区定位“戏”,打造戏剧博物馆、豫剧馆,赓续历史文脉。

“立足厚重文化底蕴,构建‘文化+、旅游+、商业+、城市+’的产业业态和文化形态,与古为新、串珠成链,培育消费场景,发展新兴业态,做优做强城区经济发展主平台,让世界听见商都的文化声音,让世界看见商都的文旅创新。”郭凯说。通过高品质的街区形象、高规格的业态展示、高水平的运营管理,践行城市更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老街既“新”又“潮”

阜民里项目作为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重点片区,文化“软实力”正在悄然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管城区城市更新以“里”为基本单元,让承载着集体记忆的老街巷、老厂区,保留烟火气与人情味,呈现“向新、向强”的趋势、态势和气势。守着城墙记忆的阜民里,正以独特姿态,续写着守正创新的精彩故事。

解密城市密码。古都,新生;老城,复兴;旧巷,潮街。走进阜民里,老墙黛瓦间点缀着新潮,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穿梭在充满年代感的街巷,抚摸着古老的墙壁,感受岁月的痕迹。

国庆中秋假期,这里既“新”又“潮”,成为郑州崭新的文化名片,阜民里、亳都·新像等举办的主题活动吸引近120万游客打卡,多个话题先后登上热搜……深秋时节,阳光洒向古城墙,人们信步走来,拾级而上,沿着城墙走进阜民里,体验千年商都的巨变,感悟城市更新的风采。

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玉龙 文 马健 图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