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千年商都郑州遇上微短剧新风口,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内,日均8—12个剧组争抢档期,预约已排至10天后——这座被业内称为“竖店”的城市,正撬动百亿级微短剧经济新蓝海。近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加快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以16项硬核举措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叫响“竖店”品牌,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
打造“郑州故事”IP矩阵
微短剧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正成为网络视听和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郑州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布局微短剧赛道,围绕精品创作、产业集群、人才培养等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批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微短剧火爆上线。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8.5亿元,同比增长35.7%;全市微短剧企业超80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日均接待剧组80余个。
打造“郑州故事”IP矩阵,必须鼓励精品创作。《意见》明确,我市将实施精品微短剧创作工程,组织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鼓励微短剧制作机构围绕郑州历史文化、文旅资源、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创作。组建微短剧评艺评审专家团队,加强精品微短剧创作指导和行业发展研究。鼓励将本土化剧本、优秀中短篇小说等改编为微短剧。
同时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发挥各行各业优势,推动微短剧与郑州本土品牌、文旅场景、网红街区、普法、科普、非遗、功夫、“老字号”以及国潮新品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微短剧+”融合新模式,赋能千行百业。
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
刚刚举行的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消息:郑州在2024年设立微短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优化措施,建设5个市级微短剧产业园,并对金水区大志影视基地、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等15个拍摄空间进行提档升级,推出百处微短剧拍摄取景点,打造“产业园—拍摄基地—取景地”三级空间体系……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拍摄基地的日益完善,郑州微短剧产业集群效应愈发明显。
围绕壮大主导产业,《意见》明确,鼓励生产要素向微短剧制作机构、网络视听平台集中,培育大型专业化市场主体,形成龙头引领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网络文学、MCN机构等行业将优质IP转化为微短剧产品,鼓励电商平台创新微短剧多元商业模式,带动版权运营、MCN服务、IP衍生品开发、第三方专业服务等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新媒体资源整合步伐,打造具备较强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微短剧产业与新媒体融合集团;鼓励具备条件的微短剧企业或网络视听企业按程序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科技赋能水平。
围绕育强产业园区(拍摄基地),我市重点推动微短剧产业资源优势集中的区域率先突破,依托市民活动中心、大志影视基地、中原数字经济科创园、天健湖影视产业生态集群、紫星庄园及周边区域,加快打造市级微短剧产业园区。鼓励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盘活闲置资源,推进微短剧拍摄基地建设,对现有拍摄基地进行提档升级,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出一批郑州特色拍摄取景地,加快构建“产业园区—拍摄基地—取景地”三级场景空间布局。支持优势产业园区按程序申报国家级、省级网络视听产业示范园(基地),提升郑州市微短剧产业平台能级。
同时,鼓励外地企业来郑投资合作、注册影视公司,对落户产业园区(拍摄基地)的微短剧关联企业(含剧本创作、MCN机构、动漫制作、发行平台等),按规定予以政策支持。对投资建设微短剧产业园区(拍摄基地)的企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吸引优质资源向郑州市集聚。
设立“微短剧出海服务窗口”
微短剧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亮眼,在出海方面同样成绩斐然。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郑州已有100多部微短剧在海外发行,累计下载量近5500万次。
按照部署,我市将设立“微短剧出海服务窗口”,制定微短剧产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探索微短剧海外演员“免签时长延长+容缺受理”便利化举措,推进境内外微短剧拍摄、后期制作等专业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同时组建郑州市微短剧进出口协作体并拓展其服务功能,助力提升郑州市微短剧品牌国际影响力。
推动微短剧出海方面,围绕“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打造一批兼具“国际视野、中华元素、现代创意”的优质微短剧,积极申报参与“视听中国—公共外交”播映工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出品质量高、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佳的微短剧出海项目及企业,支持其申报国家和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与此同时,鼓励有影响力的微短剧企业或行业组织在郑举办微短剧主题创作展会、交易会、研讨会等产业活动,搭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微短剧制作机构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节展,通过设立展台、举办精品微短剧推介会等形式,扩大郑州市微短剧知名度。
搭建微短剧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为保障产业健康发展,郑州着力健全服务机制。《意见》明确,我市将搭建微短剧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微短剧制作机构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完善全周期协拍服务体系,为来郑剧组提供在线预约、设备租赁、群演调度等专业化服务。搭建微短剧版权登记服务平台,将打击微短剧侵权纳入“剑网”专项行动,提升侵权案件处理效率。
不仅如此,还将设立“河南微短剧郑州市审查服务中心”,强化对微短剧制作各环节指导服务,提升审核质效。建立微短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供需对接机制,加大对微短剧企业、微短剧产业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人才培育方面,大力引进和培育制片、编剧、导演、剪辑等优秀专业人才,将其纳入“郑聚英才计划”支持范围,按规定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购房补贴、学历人才生活补贴等政策。鼓励市县两级将微短剧行业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体系,认定后按相关规定享受对应层次保障待遇。培养“一专多能”的微短剧全链条专业人才;加大微短剧领域骨干人才支持力度,为行业人才设立产业骨干人才认定专门赛道,给予政策倾斜。
规范行业有序发展方面,《意见》明确,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指导微短剧制作机构、网络视听平台健全内容审核管理制度,确保微短剧内容健康、播出安全,严禁创作、传播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对微短剧行业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充分发挥微短剧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正观新闻记者 董艳竹)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