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楼村小范庄大队出村必经道路出现大面积塌陷,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安全,需要尽快解决。”9月19日17时35分,新郑市和庄镇城运中心收到网格化平台推送的事件流转通知和现场图文信息。在收到通知1分钟后,和庄镇城运中心立即通过视频指挥调度平台,现场指令杜楼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人员,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协调镇包村干部、道路养护部门负责前往事发路段协助解决。当天21时15分,经镇村干部共同协作,该路段已正常通行。

这一幕正是杜楼村以网格化智慧平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缩影,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的精细度直接关系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庄镇积极探索网格化智慧平台在农村基层有效运用的新路径、新模式,围绕破解治理碎片化、响应慢等痛点,着力打通条块壁垒、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形成高效协同、闭环管理的基层治理格局,持续提升基层网格化治理水平,让治理效能直达民生一线。

记者来到和庄镇城运中心指挥平台,看到32路智能监控对辖区16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调度和不定时检查,确保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在、灯常亮”。“针对农村人口密度低、人员关系熟、活动空间大等特点,我们依托网格化平台,建立直达村级一线调度到村、指挥到人”指挥调度平台,建立村级“和美”议事厅,实现村级网格员一键呼叫、一键转办、实时响应工作模式,8*7阵地待命,全天24小时随时出动工作常态。”和庄镇城运中心负责人董影介绍说。

曾几何时,镇、村监控是割裂的信息孤岛,数据在各自独立的系统中沉睡,难以形成合力。如今,一张纵横交错的智慧网络在和庄镇悄然铺展,提档升级的核心在于实现破壁融合。镇村各级监控终端实现了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大幅提升了协同处置效率。全镇119处隧道涵洞、河道水库、交通要道、消防控制室、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已实现视频调度全覆盖,通过融合“蓝天卫士”“雪亮工程”等系统,和庄镇已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时响应的智能监控体系,处置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预测预警能力有效提升,为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镇”提供全方位支撑。

和庄镇创新实行镇城运中心与党政办公室深度融合,由城运中心负责人兼任党政办副主任,实现合署办公、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党政办对内协调调度,对外服务群众优势,进一步提升处置效率。不久前,和庄镇将12345热线、110非警务警情、信访事项、群众反映、网格排查等全渠道诉求,全部归集至网格化平台,实行“统一受理、统一编码、分类转办、闭环管理”,从机制上杜绝推诿扯皮。结合两企三新“两个覆盖”工作,将辖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纳入进来,建立“两企三新微网格”,与村级网格共管共治,实现接诉即应、接诉即办,用心用情解决好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事件处置效率,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企业满意度。”和庄镇党委书记李连忠表示。

在千头万绪的基层治理中,永远少不了那一抹“人情味”。“干部下沉和数字赋能,两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和庄镇党委副书记袁培告诉记者。在和庄镇小连楼村“和美”议事厅墙上,一张网格构架图清晰明了,网格队伍里,网格长、区级下沉网格员、公安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医务志愿者等约十类网格员分工明确。“从市、镇下沉的干部,到各类志愿者,都是村里人的眼熟面孔,村里有事他们必到。”小连楼村支书记乔辉说,在基层治理中“熟人对话”更给力。和庄镇借助村“两委”换届契机,优化选拔年轻有文化、熟悉数字化平台的村组干部,将党组织力量嵌入网格;统筹全镇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村组队长及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有事不过夜,矛盾不出村”,和庄镇以网格为基、以数据为翼,向上及时响应市级城运中心,向下深度联动各村网格节点,打通了治理链条中的“中梗阻”,为全市网格化治理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延伸了“民生”触角。在这里,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微服务汇聚大温暖,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篇章。

记者 杨宜锦 文/ 图


统筹:赵青
编辑:陶莎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