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行山旅游推广大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人民网新乡9月27日电 (记者王佩)八百里巍巍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这里的美,美在山脉奇景,美在山野村居,美在人文历史。

9月26日晚,河南太行山旅游推广大会在新乡八里沟景区召开。大会通过沉浸式体验、主题分享、产品推介、媒体采风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河南太行山脉的壮丽风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旅发展新貌。

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新乡市人民政府主办,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辉县市人民政府、新乡南太行旅游有限公司承办,人民网作为媒体支持,安阳、焦作、济源等河南太行山片区城市协办。大会充分彰显河南太行山“精神高地”与“文旅目的地”的双重价值,为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南文旅向全国游客发出“壮美太行的秋日邀约”

横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的太行山,是中国地理与地貌的“分界之山”,也是中国自然与精神的“脊梁之山”。北太行神奇险峻、西太行苍茫雄浑、南太行壮丽温润,共同构成了华北平原上一道永恒的风景。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从“山水荟萃”“活力焕新”“精神丰碑”三个维度解读太行之美。这里有云台山、太行大峡谷、宝泉等旅游景区群组成的山水长廊;有林虑山滑翔、八里沟攀岩等新潮玩法;还积淀着人工天河红旗渠、愚公移山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次大会依托人民网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优势,以主题活动搭建传播平台,以微纪录片传承精神力量,以“人民拍客”展现太行风采,以户外纪实节目分享旅行体验,全方位展现河南太行山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精神之美,诚邀全国游客走进壮美太行,赴一场来自老家河南的秋日邀约。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唐维红表示,河南太行山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之一。太行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汇集于此,成为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国家形象、坚定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传承好太行精神,讲好太行故事,打造中华民族精神高地,意义重大。未来,人民网将充分发挥中央主流媒体平台优势,为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赋能+精准传播”太行山正在成为河南自然旅游核心引擎

大会上,太行山主题旅游宣传片《太行之南》发布,生动诠释太行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以《河南太行山旅游品牌何以破圈》为题进行专题分享,他深度剖析了河南太行山旅游凭借“文化赋能+精准传播”实现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成功经验,为区域文旅品牌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他表示,关键在于对山水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要让太行山从壮美的自然山脉转变为广受游客欢迎的文旅名山,与体育户外深度融合,打造“动感太行”;前瞻布局“银发经济”,推动与康养产业融合;与亲子研学融合,激活假期市场;将太行山与超级文化IP进行战略融合,将发源于太行山脚下的太极文化深度植入旅游体验,使“太行”与“太极”强强联合,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华文化独特名片。

沉浸式推介河南太行山“聚力太行·老家河南”媒体采风启动

旅游产品推介环节充分凸显河南太行山片区“一城一景一特色”的文旅风貌。新乡市通过沉浸式节目《新乡“乐”游记》,展现了其作为华夏礼乐文化重要承载地的独特韵味;安阳市重点推介了红旗渠景区及其大型实景演出《太行·红日》,弘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焦作市生动呈现了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三大旅游景区的峡谷奇观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太极拳;济源市则通过情景歌曲《王屋山下的小城》,演绎了愚公移山故事发生地的山水人文魅力。

为更深入、生动地讲好太行故事,大会现场启动了“聚力太行·老家河南”媒体采风活动。全国主流媒体记者将深入太行腹地,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传播太行的山水之美、文化之厚与发展之新。

目前河南省太行山片区城市共有5A级景区5处,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4A级景区48处,占全省五分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18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逐步形成了“景区+乡村”发展模式,出现了如太行大峡谷+石板岩镇等一批景村联动示范。乡村民宿逐渐形成规模,有五星级民宿34家,占全省一半,涌现出了红旗渠人家、修武岸上村等民宿集群。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河南太行山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将进一步提升“老家河南·太行山水”品牌影响力。

河南太行山旅游推广大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河南太行山旅游推广大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河南太行山旅游推广大会现场。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唐维红为媒体采风团授旗。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媒体团开启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活动现场非遗展演。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太行风光。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霍亚平摄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