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惠济区新城街道金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室里,一场由社区联合上善学堂共同打造的非遗文化体验之旅 ——“穿越千年・青铜面具仿铜浮雕体验” 活动在此温馨启幕。辖区20余名儿童带着对古文明的好奇欢聚一堂,在指尖与黏土的碰撞、青铜文化与现代创意的交融中,触摸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探寻古蜀历史的神秘魅力,度过了一个充满奇趣与成长的周末午后。
活动伊始,深耕传统文化教育的赵老师以 “古蜀文明的秘密” 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沉浸式启蒙课。屏幕上,三星堆青铜面具夸张的纵目、神秘的微笑,青铜神树层叠的枝干、精美的纹饰,青铜立人挺拔的身姿、庄重的神态一一呈现。赵老师结合生动的历史故事,将这些跨越3000年的文物瑰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娓娓道来:“大家看这个纵目面具,古人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形象?它可能藏着古人对‘看得更远’的向往,也可能是祭祀中沟通天地的象征。” 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不时举手提问,眼中满是对古老文明的惊叹与好奇,现场求知氛围格外浓厚。
知识讲解结束后,活动进入最令人期待的手工制作环节。桌上早已备好超轻黏土、塑形工具、仿铜颜料等材料,赵老师手持样品,耐心细致地拆解制作步骤:“先捏出面具的基本轮廓,注意左右对称;再用工具刻出面具上的云纹、回纹,这些纹饰都是古人智慧的体现;最后刷上仿铜颜料时,要顺着纹理轻涂,才能呈现出青铜的厚重质感。”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有的小心翼翼地塑形,有的专注地刻画纹饰,遇到难题便主动向老师或身边伙伴请教。
指尖翻飞间,原本柔软朴素的黏土渐渐有了模样,有的面具复刻了三星堆的经典造型,有的则加入了自己的创意设计,添上了可爱的花纹或独特的轮廓。当最后一层仿铜颜料刷完,一个个形态各异的 “青铜面具” 跃然眼前,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成就感。
活动尾声,孩子们手持亲手制作的 “青铜面具”,在镜头前留下了充满欢乐的合影。此次青铜面具仿铜浮雕体验活动,不仅是一次趣味十足的手工艺创作,更是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课,一场温暖的亲子美育互动,它让沉睡千年的文物走出博物馆,在孩子们的手中 “活” 了起来;让抽象的传统文化变得可感知、可创造,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文明的种子。
记者 张国庆 通讯员 黄苑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