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上午,“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系列活动暨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媒体通气会”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议中心举行。河南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何军锋出席并发布主发布词,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何军锋表示,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实证。自1955年发现至今70年来,考古工作持续开展,近年来相继发现郑州商城供排水系统、郑州商城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塔湾古街商代制骨作坊、创新街小学铸铜遗存、夕阳楼商代祭祀遗存、体育场商代祭祀区、张寨南街陶礼器窖藏坑、书院街贵族墓地、塔湾古街唐代丛葬坑、唐宋金元郑州城城市遗存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郑州商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时空维度与历史价值。
为系统总结70年来的考古成果,深化夏商文明研究,在河南省文物局指导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策划推出“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四大板块:
一是举办“郑州商城与早期国家文明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7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郑州举办。本次会议将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围绕“郑州商城与早期国家文明”展开深入交流,推动夏商文明研究的国际化对话;
二是推出“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集中展示10多年来重要考古新发现,特别设立“国宝回家”单元,迎来杜岭一号方鼎的短暂回归,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早商文明的辉煌;
三是出版《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2010-2025)》,系统梳理15年来的考古成果,为学界和社会提供最新研究资料;
四是举办系列公众讲座。省考古院依托“华夏考古讲坛”举办9期主题讲座。从今年4月开始,每月一期,立足文明探源视角,多维度阐释郑州商城及相关学术前沿成果,构建系统性考古叙事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将“华夏考古讲坛”打造为常设性公众科普平台。
在媒体问答环节,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各项活动的进展与亮点。
据悉,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的相关筹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预计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以“王都赫赫”“书契溯源”“率民事神”“明礼于器”“广域四方”“商启唐宋”六大单元以及“国之重器 定鼎中原”特别单元为主体,采用仓储式陈列、数字化互动等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考古新发现。
针对近年来重要发现——书院街贵族墓地,专家指出该墓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具有兆域性质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也是殷墟王陵区方形兆域的直接来源。出土的黄金器为三星堆黄金文化的来源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文化传播途径。书院街墓地的发现进一步实证了“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早商都城的文化经纬格局,相关研究已入选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本次活动是河南省贯彻落实文化强省战略、服务国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增强公众历史认同与文化自信。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2月,通过学术研讨、专题展览、图书出版与公众讲座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郑州商城70年来考古工作成果,为广大市民和学界呈现一场贯通古今的文明对话。
(正观新闻记者 张晓璐)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