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瓜果鲜美”的藤蔓廊架,到“菌中之王”的大棚林立;从“采摘游玩”的农旅融合,到“村美民富”的振兴图景……近年来,新密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坚持以特色种植为“源头活水”、产业项目为“核心引擎”、新型经营主体为“关键枢纽”,三者协同发力,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厚植特色优势,激活乡村资源。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质优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辨识度的特色种植业,显著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为下游产业项目奠定优质原料基础。今年以来,全市特色种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羊肚菌种植面积达1500亩,较去年同期增长280亩;麒麟西瓜种植规模达到1370亩,较去年增加316.2亩,产量提升1285.5吨,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做实产业项目,点燃发展引擎。坚持把重点产业项目作为撬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点,以项目建设的持续突破为抓手,不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与休闲康养等领域,精心谋划了18个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973.6万元,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让产业发展的势能更加澎湃。
培育经营主体,释放枢纽活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新密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95家,年服务面积达4.5万亩次,为农业生产各环节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薛璐 通讯员 何昆
统筹:赵青
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