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旺季结束、十一尚未到来,错峰游正当时。途牛旅游网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选择在9月份错峰出游的用户占比接近八成。从人群结构看,50岁以上的老年游客成为错峰游主力,占比超四成。他们更青睐节奏舒缓、服务周到的跟团游和定制游产品,这两种方式在老年旅游群体中的占比接近70%,其中自然风光、康养休闲类线路最受欢迎。如何聚焦老年旅游需求特点,推动老年旅游优化发展,为旅游发展增添新动能,值得业界持续关注。
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基本国情,而老年旅游则为旅游业带来创新发展机遇。老年游客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可以错峰出游,有利于“熨平”旅游业长期存在的季节性波动。老年游客对文化、康养等特别关注,也可以促进旅游业优化供给。
近年来,老年旅游群体不断扩大,且“新一代”老年人展现出了更好的健康条件、更充裕的休闲时间、更新颖的消费理念、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老年旅游市场逐渐被看作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老年旅游成了旅游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当前,老年游客需求持续升级。其一,更重视旅游的内在价值,更关注旅游的康养和研学功能;其二,更重视文化内涵,更看重与旅游目的地社区的情感互动,以及旅途中的人际交流,对历史型、怀旧型旅游产品情有独钟;其三,更依赖社会公共服务,对安全问题更为敏感,更依赖无障碍环境的支撑,更需要医疗和健康等服务的保障;其四,更青睐专业旅行服务,更多地通过旅行社实现出游;其五,更重视旅游经验交流,获取旅游信息的来源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亲口推荐,也乐于向外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旅游体验,抖音、小红书、微信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一部分老年人交流旅游信息的重要媒介。
综合分析,老龄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思路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造老年友好型旅游环境。进一步完善旅游饭店、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快推进老年友好型旅游环境建设。充分利用通用设计标准,加大旅游设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力度,重点消除不同场景转换过程中的“有形”障碍,打造全过程无障碍的老年旅游环境。强化老年旅游环境的科技支撑,探索康复辅助器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服务机器人等智慧适老产品在旅游业的试点试用。
第二,提供精细化旅游服务。旅游企业应充分考虑老年游客的健康状况和身心需求,提供需求导向的精细化旅游服务,并将此作为改进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旅游企业可根据老年游客需求特点增强研学教育、历史怀旧和情感互动等文化体验,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和养生功能,实现旅游和康养的有机结合。旅游企业应严格遵守商业诚信原则,简化服务流程,去除非必要的“营销套路”。以老年游客为主要目标客群的旅游企业应充分保障老年游客安全,配置必要的医务工作者和紧急救助设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有完备的应急预案,并配置充足的服务人员,主动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帮助。
第三,促进老年旅游目的地发展。依托核心旅游住宿设施,探索建设老年旅游目的地,在满足老年游客“空间可进入性”前提下,解决老年游客“活动可游玩性”问题,系统提升老年旅游的吸引力、舒适度。
第四,推动老年旅游产品与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基于不同年龄段老年游客需求规律,开发适合不同健康状况者的老年旅游产品,针对老年游客的积极生活、疾病预防、医学治疗、康复疗养、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健康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老年旅游产业链条。同时,推动老年旅游产品与生态、农业、文化、体育、教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形成较为健全的老年旅游产品谱系。
(作者 黄璜 来源 中国旅游报)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