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的月饼怎么成了“甜蜜负担”?
据极目新闻,9月8日,有博主发帖举报西安一商场强制员工卖月饼,一个人20盒任务,卖不掉就自己刷钱支付。
对此,商场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员工有一定的销售目标,这很正常,但公司没有强制员工购买月饼。对于商场的说法,上述博主表示他说的都是事实,商场被举报后才改口说不是强制要求。
不是强制要求,那是“鼓励”吗?可变相鼓励又与强制有什么区别?还会不会变相惩罚?
月饼卖不动,公司不想办法改进产品、调整策略,只想着把经营成本粗暴地转嫁给员工,实是本末倒置。一盒月饼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一买又得几十盒,员工压力肯定不小。如此“自产自销”,于情于理不合,于法更是不容。就算是自家员工,消费权利也不能被权力绑架。
无独有偶,近日,有在星巴克兼职的大学生在网上发吐苦水,说被门店逼着自掏腰包买月饼,垫进去近3000块。二手平台上,到处是星巴克员工低价转卖月饼的帖子。
不想买还得买,买了吃不完还浪费,这是中秋节还是“中秋劫”?这还是在卖月饼吗?分明是“打肿脸充胖子”,是冲业绩保面子。长此以往,不但反噬企业本身,还会损害市场秩序。
靠任务摊派得到的“假数据”再光鲜,也站不住脚,只会掩盖月饼销售的“真问题”。现在,月饼礼盒正在摒弃华而不实的包装,月饼销售也该回归真实,别让其成为销售者自己的“甜蜜负担”。按需生产,依法经营,须对强制摊派说“不”。
月饼销售摊派问题非个例。中秋将至,相关部门应加强排查,对强制摊派的企业严肃问责;企业应严格守法,尊重员工真实意愿;消费者也要敢于维护自身权益。各方有态度有行动,才能为违规摊派真正划上休止符,让传统佳节真正温暖人心。
斩断强制消费的套路,共庆中秋佳节方能礼到心到,一团和气。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