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前不久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负责人介绍,2021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比如,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支出,可能已经超出家庭的商品消费支出。此外,各方宾客到中国来旅游购物,感受到“中国购”的魅力。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总花费是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中国游”的流量转化为“中国购”的增量。“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展望“十五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市场的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没有变。

回顾“十四五”期间文旅发展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文旅在促进消费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时代价值与经济担当愈发彰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其一,文旅引领消费时尚,供给创新激发消费热情。“十四五”期间,文旅行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持续创新供给,不断创造新需求,激发新的消费热情,尤其是在产品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地深挖文化内涵,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推出特色文旅产品。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项目等,备受游客青睐。在场景创新方面,一些地方将博物馆、海洋馆“搬”进商场,购物、逛展、亲子娱乐等需求“一站搞定”,商旅文融合“一站式”服务涌现出很多创新亮点。“文旅+商业”“文旅+科技”等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北京经开区科技旅游、杭州市余杭区“芯·潮夜市”、深圳动漫节“独立游戏专区”等是创新例证。在模式创新上,线上文旅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在线旅游平台让预订更便捷,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渠道也为文旅产品推广助力。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为文旅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其二,文旅助力扩大消费规模,产业融合拓宽消费空间。文旅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潜力巨大,消费促进作用显著。“十四五”期间,一方面文旅深度融合,创造出了多元业态、新颖场景,旅游演艺、文创产品、非遗旅游等精彩纷呈,有效延伸了消费链条。另一方面,文旅产业通过与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宽消费空间,促进消费升级。一是与农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各地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吸引城市游客游览体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云南江城的“傣族十寨”便是例证。二是与工业融合,工业旅游受到热捧。各地改造老厂房、矿区和生产线,开发工业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受工业文化。如北京经开区的诸多企业,利用工业资源开展工业旅游,拓展了文旅新领域。三是与商业融合,产生新增长点。如唐山宴等文商旅融合业态成为爆款,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热度攀升,“中国游”转化为“中国购”。四是与交通融合,助力新增长。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文旅与交通进一步融合。各地开通旅游专列、直通车,结合特色文旅资源开发精品线路,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为当地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同时,文旅服务不断优化,提升了大众旅游消费体验,如景区一票游多日、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等。

其三,文旅助推消费水平提升,服务提升增强消费体验。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文旅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更加注重文旅服务质量。“十四五”期间,各地文旅部门和企业不断加强服务质量建设,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加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通信、厕所等配套设施,便利游客出行。旅游景区新建改造厕所,提升卫生条件和服务水平。加强景区与城市交通连接,开通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前往。这些工作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同时,各地文旅部门积极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强门票价格、旅行社服务质量、购物场所等方面监管,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游客投诉。此外,各地加强文旅人才培养,增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导游、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加强文旅专业学科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文旅在“引领消费、促进消费、优化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十五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旅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为此,各地需进一步发挥文旅产业优势,不断创新产品供给、促进产业融合、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消费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李柏文)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