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 第四篇章:郑之地
牟山陇水韵千年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里,中牟静卧于黄河之畔,像一枚被岁月打磨的温润玉珏。
千年时光漫过官渡古战场的金戈铁马,掠过潘安故里的风雅流韵,在贾鲁河畔凝成一汪波光粼粼的墨色。当晨光漫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黄土幕墙,当暮色浸染方特乐园的梦幻城堡,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霓虹在此编织成锦——这便是中牟,一座左手执卷、右手握光的诗意之城,每一粒泥土都藏着故事,每一缕风都在诉说着跨越时空的璀璨与新生。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溯源古韵,探寻历史的沿革
中牟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别称犹如璀璨的星辰,镶嵌在华夏文明的长卷之上。早在西周时期,这片土地便因为水草丰美、林木葱郁,被称作“圃田”。《诗经·郑风》中“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的浪漫诗篇,相传便诞生在圃田泽畔。那时,青年男女在泽畔嬉戏,水波荡漾间,爱情的歌谣随风飘散。圃田泽面积广袤,湖面上波光粼粼,水鸟翩跹,四周是茂密的森林与广袤的草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渔猎资源和栖息之所。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牟县又以“清邑”之名载入史册。春秋时期,这里作为郑国的重要城邑,城墙高耸,城郭繁华。《左传》中记载,清邑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各国往来的交通要道,城内商贾云集,街道上车水马龙,各类店铺鳞次栉比。人们在这里交易着丝绸、粮食、陶器等物品,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景象。
“园圃”之称则凸显了中牟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天然的园艺胜地。早在先秦时期,当地百姓便开始种植各类果蔬花卉,培育出的果蔬甘甜多汁,花卉艳丽芬芳。园圃中,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宛如人间仙境。
西汉初年,中牟县正式建县,自此开启了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征程。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的中牟县辖区广阔,涵盖了如今中牟及其周边的大片区域。建县初期,朝廷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中牟县的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官府大力兴修水利,开挖沟渠,将水源引入农田,使得大片荒地得以开垦。田野间,阡陌纵横,百姓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同时,中牟县凭借其交通枢纽的地位,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队在此停留,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与商品,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
东汉时期,鲁恭任中牟县令,其治县事迹成为千古佳话。据《后汉书·鲁恭传》记载,鲁恭以德治县,推行仁政,重视教化。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在他的治理下,中牟县社会安定,百姓和睦。最为人称道的是“鲁恭三异” 的故事:其一,蝗虫不入境,庄稼得以茁壮成长;其二,化及鸟兽,象征着仁爱布于天地之间;其三,儿童有仁爱之心。这些奇异的现象,实则是鲁恭治理有方、德行感化的结果,也让中牟县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模范县。鲁恭离任时,百姓依依不舍,纷纷落泪相送,他的事迹也被后世传颂,成为官员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的典范。
时光流转,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中牟县虽饱受战乱之苦,但依然顽强地延续着文明的火种。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中牟县的交通更加便利,经济再次迎来发展机遇。县城内店铺林立,手工业发达,产品远销海内外。宋代,中牟县成为当时的首都东京汴梁的重要屏障,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宽阔,建筑精美,商业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诗词佳作。
元明清时期,中牟县在历史的浪潮中几经沉浮。明清时期,黄河多次泛滥,中牟县百姓受灾严重,但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次次重建家园。明清时期中牟县的农业、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当地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中原地区颇具盛名。同时,中牟县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梁惠王墓静静地矗立在中牟县的土地上,诉说着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这座古墓墓冢高大,相传梁惠王在位期间,魏国国力强盛,他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了这座陵墓。墓中陪葬品丰富,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历经千年风雨,虽然陵墓曾遭盗掘,但依然能从残存的遗迹中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如今,梁惠王墓虽然已经斑驳陆离,但仍能让人想象出当年葬礼的隆重场面。
萧何墓,作为汉代开国功臣萧何的安息之地,承载着人们对这位贤相的敬仰与追思。萧何一生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制定律法、治理国家,为汉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萧何墓位于中牟县的幽静之地,每逢清明时节,当地百姓和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前来凭吊,表达对这位先贤的缅怀之情。
官渡之战是中牟县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两大军事集团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生死较量。据《三国志》记载,当时袁绍率领十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则凭借着官渡的有利地形,以两万兵力顽强抵抗。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奇袭袁绍的粮草辎重基地乌巢。夜色中,曹军将士们手持火把,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乌巢。火光冲天,袁绍的粮草瞬间化为灰烬,袁军军心大乱。曹操抓住战机,乘胜追击,大败袁绍。官渡之战后,中牟县有曹公台、袁绍岗等历史遗迹。站在官渡古战场的遗址上,极目远眺,仿佛能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令人仿佛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
中牟县这片土地上藏着无数名士的传奇。潘安故里的桃花灼灼,相传他每次驾车出洛阳道的时候,都会引得女子们掷果盈车。如今,走进中牟县的潘安园,这里立着潘安的雕像,衣袂飘飘间,似乎能够看见那个写出悼念亡妻诗篇的深情才子。史可法生活的后史庄村,留着他当年读书的脚印,站在这里,仿佛能够听到他在固守扬州城时的“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铮铮誓言。
中牟县还有孔子回车处,据说,当年孔子师徒行至此处,遇到了奇童项橐,项橐三个问题难倒了孔子,孔子非常谦虚地向项橐请教,并以项橐为师,然后调转车头原道而返,于是,留下了孔子回车的传说,历经千年风雨,这个传说依然在中牟县广为流传。箜篌城遗址让人遥想当年,宫廷乐师在此奏响箜篌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天籁。
今时盛景,领略现实的风姿
晨光为中牟县这片土地镀上金边时,贾鲁河便苏醒了。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垂柳,枝条轻拂水面,惊起了一河的碎金。早起的垂钓者支起了钓竿,鱼线划破镜面般的贾鲁河河面,涟漪一圈圈地荡开,惊醒了水草间的锦鲤。晨跑的市民沿着河畔的绿道跑步,呼吸裹挟着芦苇清香的空气,看白鹭掠过水面,衔起一条银亮的小鱼。
黄河在中牟县的北边向东流淌,春日里,滩涂上的野桃花、二月兰次第绽放,与远处的风车、草垛构成了油画般的景致。黄河涨水时,浊浪拍打着岸边的巨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是母亲河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夕阳西下,黄河河面上浮光跃金,风声与水声交融,在暮色中久久回荡。
中牟县被设为中牟新区后,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曾经的城郊之地,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铁线路的开通更是让中牟县与郑州主城区紧密相连。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中牟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更是成果斐然。新建的生态公园星罗棋布,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公园内,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波光粼粼,湖边的步道蜿蜒曲折,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贾鲁河生态廊道经过整治后,河岸两侧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同时,中牟新区还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产业发展方面,中牟新区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除了已有的绿博园、方特、建业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海昌海洋公园等8大主题乐园外,还不断引进新的文旅项目,推动文旅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同时,中牟新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夜幕降临,中牟新区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商业街区热闹非凡,购物中心、餐厅、影院人来人往,充满了欢声笑语。垂柳随着旋律舞动,灯光秀在建筑幕墙上演绎着中牟县的历史与未来。古老的中牟县与现代的中牟新区相互交融,传统与创新在这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中牟,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李少波 王吴军 潘建勋 文/图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