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举报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围名单中有3位考生竟“原封不动”,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据潮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质疑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讲师团2025年1月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招考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该网友表示“2023年12月,包头市委讲师团曾进行过一轮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当时因被举报中止。今年2月份发布的公示名单中,3名通过面试的考生姓名,与此前因举报被中止时入围面试的考生姓名居然一致。”
7月4日,包头市委讲师团发布情况通报:我团高度重视,已依法依规启动调查程序,并将及时通报。
《关于包头市委讲师团面向社会公开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面试成绩查询及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公告》
人才引进,本意为“筑巢引凤”,是为了给地方发展招揽真正的有识之士。然而,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招考,被举报中止1年多后,再次招考入围名单中有3名考生竟与此前一致,其中存在诸多疑点。
其一,人才引进,有完善的人才信息库,每次招考都会面向社会广泛吸纳新的人才报名。可这两次招考,通过面试的居然都有王某丹、郜某兴、张某这三人,任谁看都会觉得反常。是报名门槛设置得过于苛刻,还是招考信息发布渠道有限,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机会?又或者是在报名审核环节,对其他人严格要求,却对这三人“网开一面”?
其二,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招考,2023年某岗位要求38周岁以下,而到了2025年,放宽到40周岁以下。这种调整,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量身定制”岗位。如果不是为了特定的人,为什么突然放宽条件?是真的招不到合适的人,还是有人本就不符合之前的条件,所以要修改规则?
其三,一般来说,人才招考,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会设置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层层筛选。而包头市委讲师团招考,只要求面试。少了笔试这一重要环节,仅靠面试就能确定人才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吗?而且,第一次招考被举报后,重新启动招考,不应该更加严谨、规范,查漏补缺吗?为何此次招考流程仍然没完善?
面对这些疑点,相关部门的回应却显得轻飘飘——工作人员一句“不清楚”,主管单位称只负责部分流程,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这种态度反而让公众更加怀疑。
公众真正关心的是,包头市两次人才招考到底有没有违规操作?如果有,该如何追责?如果没有,又该如何解释?期待相关部门直面这些疑点,别让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成了一场闹剧。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